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封面文章

[看焦点]内蒙古特色农牧业给农业增收插上翅膀

2014-08-12 08:13: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自2008年禁牧以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牧民逐步实现了从牧业向特色旅游业的转变。同时,也有一些农牧民选择了坚守,由放牧转成了特色种养殖。通过提高品质,转型升级,在传统的农牧业当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央广网包头8月12日消息(记者纪翔 实习记者戴怡君)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走进内蒙古蓝色牧野肉业公司车间之前,所有的人都被要求换上工作服,戴上帽子、鞋套,还要经过消毒处理,因为这里加工是“有机羊肉”,需要无菌环境。据公司财务经理王勇介绍,有机羊要求高,价格高,在饲养环节就要求控制药物,控制添加剂,对于达到有机标准的羊肉按照高于市场价格20元进行收购,不达标的只能按平常价格收购。

  王勇:“有机种植、有机饲养、有机屠宰。他们饲养,主要控制药物,未加饲喂添加剂。达到有机转换标准的,我们每市斤按照高于市场价二十元收购,不达到标准的,我们高于市场价两元收购。目前订单生产有20万只。”

  虽然要求高了很多,但更高的价格让牧民对蓝色牧野的订单更感兴趣。目前已经有1755户牧民跟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巴音花镇奥伦霍度村的养殖户朱利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养了好上百只羊,尽管养有机羊成本提高了一大截,但收入也是跟着翻番儿。

  朱利明:“我养一年多,主要是依靠人家的技术,按照他们的要求,才能养出有机羊来。能进行有机转换,就能比市场价高一倍卖给他们,比如说市场价20,他就按照40收我的,养100只羊,就相当于养200只。以前普通牧民收入也就十多万,现在翻一倍,甚至一倍多。”

  养一只有机羊相当于养两只普通羊,这个帐很简单,牧民很容易从中看到升级转型的好处。农区的群众也在寻求自己得升级转型之路。

  达茂旗百灵镇黄花滩村是全旗唯一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一年也就两三个月适合种菜。由于这几年外地菜更多地流入,种菜的比较效益开始变得越来越低。

  村支部书记陈百灵:“一直是种菜,过去是蔬菜队。这个地方种菜难度较大,就是七、八、九月份,总体能产五十来万斤,黄瓜、茄子……四十多个品种。一亩地收三四千块,好点七八千。不赚钱,基本上挣了就花了。现在市场流通的好了,蔬菜规模就下降了。”

  种菜这条路越走越窄,当地百姓就开动脑筋,引进了药材北虫草的种植。尽管前期投入较大,技术难度也较高,但效益却十分可观。说起北虫草种植的前景来,百灵镇镇长董伟满脸憧憬。

  董伟:“我们新村建成以后,引进了北虫草,这是一个特色种植产业。目前是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先期试运行,运行完了之后再推广。现在种了一万盆了,按一盆十块钱,相对种菜效益当然好。现在正组建村办企业,注册公司,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寻找市场。后期还要做深加工,就是虫草粉、虫草茶、化妆品。”

  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从蔬菜转型为种植药材,也体现在对现有农作物的潜力发掘。马铃薯是当地传统作物,普通马铃薯竞争激烈,效益未必理想。达茂旗农民另辟蹊径,种起了种薯。所谓种薯,就相当于培育马铃薯的种子。别看小小的种薯不起眼,但是效益却比种植成薯高出好几倍。

  内蒙古农科院研究员梁德林:“这个基地主要任务就是从马铃薯种薯源头抓起,建立种薯产业链,将品种运到广东和其他地区。带动周边专业户、农业合作社一万亩,扩大规模带动当地马铃薯的发展。原来品种是四毛钱,这个品种八毛,将近一块。农民一亩马铃薯就有一万的收入,纯收入也有七八千,农民希望通过种种薯达到致富。”

  同样是种马铃薯,石宝镇的农民则选择了种植成薯。但是种植的方式,却跟以前有所不同。石宝镇有耕地23万亩,以前都是旱田种植。现如今,其中8万亩田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黑色的滴灌水管。石宝镇镇长石刚说,旱改水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石刚:“如何将旱作地改成水浇地,发展水浇地,旱涝保收。我们这块是以合作社把120户农户集中起来,从去年10月份以后,打井,滴灌。水浇以后,单产4000斤左右,每斤8毛钱。旱作的时候,以前每亩纯收300块,现在每亩纯收1600块钱。”

  而在小文公乡,不仅种植有机马铃薯,有机荞麦、有机蔬菜都成了抢手货。“有机”两个字成了老百姓挂在嘴边上的口头语。

  副乡长段玉仙:“一亩地200多斤,产量不是特别高,但品质都是很好的,把人们的观念转变过来,提升品质,价格往上提,从这个角度转型升级,让农民多收益。价格上去了,人们是愿意的,比如,这个面粉以前是卖两块钱,现在卖到快十块钱了。”

  效益是上来了,但如何保证效益的长期可持续,产品质量是关键。达茂旗农业局党委书记张毅介绍,当地已经建立起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

  张毅:“打造农业特色,减少中间环节,我们局里面专门成立了两个站,从源头方面抓起,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到市场,全程都能追溯下来。”

  据统计,去年,内蒙古达茂旗农民平均收入突破万元,人均增收14%。内蒙古达茂旗副旗长梁润栓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有机种植等特色农牧业生产,通过发展高效生产方式,促进农牧民致富。

  梁润栓:“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出路就在于有机产品,我们计划三到五年之内,有机产品从基地打造到产品销售,到目前打造基本有个轮廓。在百灵庙镇设立了很大的配送中心,所有三分之一的种植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都通过配送中心,在北京、上海、呼市建立了六个直销店,争取在三年之内在一二线城市简历五十个直销店,将有机产品的优势发挥出来,带动农民致富。”

编辑:陈江南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