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买不起青菜自己种 记年入过亿的“农民工”宋雷

2015-03-24 08: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孟然)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安徽省阜阳市是中部地区第一劳务输出大市,1000多万人口中,有296万人在外打工,占到近三分之一。宋雷也曾是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因为吃不起蔬菜,让他发现了回归农田的商机。

  于是这位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农民工,从零开始做起,慢慢成为了当地的蔬菜大王。

  宋雷:这都是南瓜苗,这里面长出来的就是西瓜苗。

  说话的这位就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宋雷。宋雷的合作社现有社员360多人,种植规模3800亩,可生产辣椒、西瓜、白菜、豆角、南瓜等数十种绿色无公害新鲜蔬果,亩均年产值可以达到15000元左右,年产值超过亿元大关。

  记者采访宋雷的时候,他正在大棚里和山东农科院请来的张师傅研究如何用南瓜嫁接西瓜。

  宋雷:枯萎病这些病都没有了,而且解决了产量的问题。二十年不用换地,租地比较难是吧,我们解决了。

  宋雷说起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可是这位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合作社长,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

  宋雷:我十八岁就出去了,只上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不好。我第一站就到了杭州,开始做了泥将。人家嫌我个子小,一天只有二三十块钱。干了两三个月,我就做小生意了,卖个钥匙链、电话本什么的,被城管天天撵,你只能跑。最后还是得到工厂去打工,没有技术你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

  后来宋雷从杭州辗转来到广州,可因为没有技术依旧在做最苦最累的活。

  宋雷:人家广东好,环境确实好。没有学历,到了那里还是不好找工作,只能做苦力。到市场卖菜,啥都不舍得买。在广东带了三年多吧,不干了。

  就因为买不起菜,打工又挣不到钱,所以宋雷转变思路——咱就是农民出身,干啥不回归土地?既然菜卖的这么贵,何不从学习蔬菜种植入手?就这样,宋雷看到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宋雷:在广东的时候去买菜,番茄3块多。一个月不敢买番茄,那个时候日子过的挺紧绷。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块钱的工资除去租房200块,我们年轻人还得吃吃喝喝啊,剩不下钱。等我过年回到家,家里的菜更贵。蒜薹都要五六块、辣椒五六块。而且我们那的菜都是蔫不拉几的,像菠菜啊都是干叶子,但是还有人去买。我就想如果我们种菜,棚里都是新鲜菜,肯定有人买。如果是我,我肯定选新鲜菜。

  学种菜,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肯定是首选。于是宋雷来到了山东青州,在一家设施蔬菜基地打起了工。

  宋雷:搞农业吧,人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但我知道山东寿光的蔬菜很有名,我就去山东看了,经济效益确实不错。十几年前一亩地的效益就有两万块钱。

  在山东青州蔬菜种植基地打工期间,宋雷不怕吃苦受累。碰到棘手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他不仅虚心向有经验的行家里手、农技人员学习请教,还喜欢自己琢磨试验。

  宋雷:在山东打工,头两年的时候,没有人教你技术。教给你,你跑了,人家也不干。主要是用你的时候,他会看你的人品好不好。他交给我的活,我都干得好好的。到最后他就当我是兄弟,他们教我的东西,我都能记住。下苗育苗,他们都教我,我全部都学会。

  在青州蔬菜种植基地干了3年活之后,宋雷打算小试牛刀,自己租棚搞种植。

  宋雷:我们夫妻俩开始包棚,第一年包了两个棚,租一个棚5000块钱,两个棚一年下来,我挣了3万块钱。我自己种了三年棚,一年比一年效益高。这比给人打工强啊。

  在山东青州前后六年的时间,宋雷不仅掌握了过硬的种菜技术,同时,由于喜欢做市场调查,又为他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知识和人脉关系。这为后来宋雷搞合作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雷:我在山东的时候,我爸在家里,我叫我爸先慢慢的种了菜卖。油麦菜,他第一年买了一块多钱一斤,第二年腊月卖了三块多钱一斤。我感觉家里发展前景挺大的。

  2009年,宋雷谢绝了蔬菜基地老板的高薪挽留,带着包棚挣下的十几万元钱,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高塘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看到宋雷种菜效益不错,曾经在外一起打工的兄弟们也加入进来。

  宋雷:那时候,我们五家,一个人四五亩地、六七亩地,分的很散。最后我们说成立一个合作社吧!我们真正走到一起是2011年。

  多年的从业经历是宋雷意识到,单打独斗不成气候,要想形成市场,掌握产品定价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基地、产品就必须上规模、上档次。于是他就和与自己有着共同志向的4位伙伴,成立了“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因为懂技术、会经营,宋雷的合作社发展的很不错,入社的成员也越来越多。

  宋雷:我在市场上,规律摸得很好。我经常出去,经常不在地里。我为什么请了两个山东师傅在这里呢?我把时间浪费在市场上,不是在基地上。从南到北,从海南到北京,你必须把市场调节好,才能买出去。别人想的东西我不想,别人不想的东西我去做。像白菜,他们都没种,今年我就种白菜。今年辣椒贵,今年肯定就不会撵辣椒。为什么呢?今年贵了,肯定全部都跟着种了,我市场在哪里呢?便宜的时候我去撵你,你不种了我种。

  宋雷把市场规律摸得相当透彻,为了自己能有时间更好的扩宽销路,他专门从山东聘请了两位老师负责基地的种植工作。说话的这位张师傅,就是宋雷专门从山东省农科院请来的专家:

  张师傅:宋老板对这方面研究的很透彻了,我们公共研究。

  宋雷:我们想把事情做大,几千亩地我管不过来。我们还和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大的老师联系,研究新品种引进。

  宋雷除了种植技术好、眼光独到,还有一大特点——特别的慷慨,他从不吝惜把种植技术分享给大家。

  宋雷:我们临泉有这么一句话,要想做,必须做大做强。你帮他,他不会骂你的。只要是种菜的都认识我宋雷,当他们有啥技术难题的时候,我都去帮他。

  宋雷说每到过年过节,合作社的社员们都会给他送来当地的特产。不过最让宋雷感动的还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这位老人名叫李传芳,是村里种地的老把式了。起初,他并不信任年纪轻轻的宋雷。

  宋雷:老大爷种了一辈子菜了,他种的青菜没法在六月份下苗。在农贸市场的时候看到我夏天的时候能种出青菜!他开始还不相信,我说我可以上你家里去。我把你的青菜苗下出来之后,你再相信我的技术吧。我把青菜苗泡好,放在水井里一夜,就可以下苗了。这样苗就冬眠了!这样苗下出来了,到过年的时候卖青菜的时候,困了一大捆青菜给我送来了。我真的很感动。

  现在这位李传芳老人专门找宋雷帮他育辣椒苗、甜瓜苗。

  为了帮大家一起致富,宋雷的合作社出面为社员流转土地、贷款做担保。为了降低社员的生产投入成本,合作社还出面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水泥支柱、钢架、薄膜等,然后统一建棚,交给社员使用。为了保证农资的质量,合作社与有资质的厂家合作,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购买肥料农药。为了杜绝社员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合作社对种植出的产品进行统一销售,一个价格对外,使社员既能种出好产品,又能卖出好价钱。

  宋雷:咱们搁一块卖,朝大市场去。一车菜到那不出半个小时就抢完了,你的卖完了,我的菜再进去。我们的车不同时进去,你也不压价,我也不压价。

  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宋雷还购买了自检设备,逐个大棚进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不检验合格,不准上市。

  宋雷:另外我还有个质量保证,我的会员,每一户都编上号。我都不用看你的菜,我的箱子发给你了,你的是1号、2号、3号、4号。谁的质量出了问题,谁退给人家钱。都是农户自己承担,这就是信任。

  从去年开始兄弟合作社还解决了当地130余名家庭留守老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也在1000元以上:

  宋雷:生活不错,他们干活我给做饭。这是按天计工,我们男同志一天40块钱,女同志一天30多点。中午管吃,家里没事,跑出来消磨时间。

  目前宋雷的合作社已经是省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了,而下一步,他希望把自己的合作社打造成万亩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使之成为皖北最大的特色农家庄园。

编辑: 孔明

买不起青菜自己种 年入过亿的“农民工”宋雷

安徽省阜阳市是中部地区第一劳务输出大市,打工人口占到近三分之一。宋雷也曾是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因为吃不起蔬菜,让他发现了回归农田的商机。于是从零开始做起,慢慢成为了当地的蔬菜大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