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新词:中等收入陷阱

2015-03-25 09: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新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等,都出现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词都是啥意思呢?跟咱农民又有啥关系呢?《三农中国》邀请专家,为您解读新概念。今天要说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中等收入陷阱”。

  李克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的概念,它是讲,当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到中等收入阶段的时候,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有人会问,什么水平才算中等收入?中等收入阶段一般指人均GDP在5000美元到一万美元之间,而中国人均GDP是7000美元上下,所以现在我国处在中等收入阶段。

  那么,我国是否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呢?总理报告中提到这个词,意在何为呢?三农领域又该如何应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农业的创新改革,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姚景源:大家知道,去年APEC会议上有记者问过习总书记,中国能不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习总书记给了他明确的回答。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是靠什么呢?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高度重视创新。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讲,要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二是使经济做到中高端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用创新替代过去依赖大量的资源投入或者高能耗高物耗的增长方式,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这是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道路。

  农业领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还有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的讲核心问题是要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所以还是要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转方式、调结构,能够不断创新,对于中国经济,对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编辑: 孔明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新词:中等收入陷阱

新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等,都出现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中国》邀请专家解读:“中等收入陷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