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农村基础建设重建轻管“顽疾”将成过去式

2017-02-21 11: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二是完善建设管护机制;三是健全定价机制。在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看来,这次《指导意见》有很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待农村基础建设,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就突显出来了。

  魏永刚:城乡差别是历史形成的客观现实。这个差别的直观表现就是基础设施的差别。因为历史、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是低于城镇的,农民生活改善的速度赶不上城市。《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看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以更高标准加快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工程小。很多地方修一条十几公里的水泥路,花费数百万元,可能就是服务一个数百人的村庄。而且农村地区人员分布广,居住散,这些客观因素都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融资难度。

  魏永刚认为《指导意见》在融资渠道方面,要求除政府投资外,要充分调动社会和农民的积极性;在管护机制方面,对于多年来,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也提出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

  魏永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慢,固然有历史、自然等客观原因,但更直接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来花钱,多少年都习惯于向国家要钱搞建设。《指导意见》拓宽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尤其重要的是,《意见》提出要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这就让更多的人愿意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花钱。投资多元化增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也将更快地改变农村面貌。《指导意见》还强调完善建设管护机制,而且具体提出加强农村公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电力、电信设施等方面的管理,这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内容。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过去一个时期在农村表现尤为明显。把管理机制建设放到更高位置,这既顺应了农村发展的要求,也是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编辑: 孔明

农村基础建设重建轻管“顽疾”将成过去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