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唤醒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西北土地成农民的黄金地

2017-03-19 09: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韩晓 葛修远)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2017年开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如今试点已经将近两年,各地对此的探索有哪些经验?又有哪些教训需要汲取?中国乡村之声推出四期系列报道《唤醒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

  三月份,青海省的气温逐渐转暖,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的村民们纷纷开始准备春耕要用的农资。就在这时,来自苏尔吉村的村民王芳却准备起了外出打工要用的东西。王芳告诉记者,去年,她们村完成了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放心地把田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去。这一年,她也可以无所顾虑地到外地打工。

  王芳:我们这里开了好几次动员大会和宣传会了,现在对土地确权和权能改革都非常了解,有了这些政策,以前自己和别人的田地没有这么明确的分界线,两家就可能产生一些矛盾,现在不用害怕了。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去外面打工了。

  王芳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回家,她们拿到了将近一万块钱的分红。加上打工挣的钱,一家人的收入整整多了一倍。

  王芳:已经分红啦,一亩地给了500,现在收入比以前多很多,现在收入能有八九千块钱了。

  王芳入股的合作社,是奔富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社长名叫鲍奎。去年,他听说苏尔吉村完成了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地跑到这里开办起了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蔬菜。鲍奎说,在这稿合作社,心里踏实,操心的事儿少。

  鲍奎:地界清楚以后,我知道这块是多少亩地,牵扯到多少农户,是谁家的,通过这个改革,是有一个明细的表格的,直接可以参考。另外它不是还牵扯到“三权分置”的制度,流转过来经营权就是我们的,农户不会干扰你去种什么了,不会和你纠缠,这样的纠纷以后会少一些。

  土地确权和权能改革,这两项工作,让村民和村集体都摸清了家底,分清了界限,种起地、办起事来明明白白。而大家得到的利益也是实实在在。

  王建明是湟中县农经站站长,他告诉记者,为了把改革的成果更好地转换成老百姓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他们根据村集体不同的资产类型,在县里建设三个不同的合作社。

  王建明:我们西北这边土地类型不一样,不像平原可以一刀切,我们这边有潜山地区、莽山地区、川水地区,这样的话我们就根据不同的类型,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这样,人员的思想素质、人员的想法和对改革的认识都分了三个类型。比如川水地区价格比较高,折股的时候价格也比较高;潜山地区海拔相对比较低,降水比较少;莽山地区海拔高,热量少,价格就低。

  另外,当地还把荒地也进行了测算,打算日后开发出来,让老百姓入股拿分红。

  王建明:我们把村里面的荒地引进公司和合作社去开发利用,一是按多家入股的方法,一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我们有清晰的影像划分图,你要约哪一块地,一期开发哪些,二期开发哪些,这样下来以后,老百姓就明白了。有多少地已经入到合作社里了,他就放心了。

  把资产变股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土地流转。湟中县农经站站长王建明:

  王建明:把村里面适宜更种菜、马铃薯和燕麦的耕地从老百姓手里流转过来,面积比较大,做得最好的就是种蔬菜,附加值高,一亩地可以种到2000块钱,能有2000块在高原上不得了。这样农民就从合作社得到土地出租和流转的收益,反过来还可以去合作社进行生产打工,又挣一点钱。

  鲍奎的合作社,就是湟中县入股合作社的试点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流转土地的很多,但是愿意入股的仍在少数。未来,他必须把土地的附加值搞上去,让村民看到希望。

  鲍奎:我们现在拿这些不太多的土地,吸引农户过来,要把产值提上去,就要想一些办法。像比较精确的种植,像发展绿色,搞一些能把附加值加上去的东西。让农民更好地尝到甜头,让他们更好地知道土地利用起来以后,能给他带来多少效益。

  湟中县农经站站长王建明说,像苏尔吉村这样,之前就探索过蔬菜种植,有一些经营性资产的农村,在资产变股份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其它没有好基础的地区,想要吸引投资,盘活集体资产,并没有那么容易。

  王建明:西部地区经济比较困难,资源型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比较空的县,尤其是经营性资产量比较少,这样的话如何发展呢?这样就只能从外面吸引合作社,或者有实力的公司去帮我们开发。另外,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撑,把村里的集体经济打造起来,带领我们村民奔小康。

  湟中县的问题其实也反映出青海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西北地区农村经营性资产少,将会成为农村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的一大阻碍。对此,王站长坦言,只能慢慢来,让外部力量逐渐渗透到青海农村,这个过程急不得。

  王建明:因为西北地区的山水资源不如内地的好,我觉得不能急于把人家都拉进来,让人家投入了以后看不到希望,不利于以后的长期发展。我们的想法是,慢慢引导,让他们适应我们的资源,更好地走长时间的路。有些东西如果急于求成的话,因为我们的管理和开发能力,反而会影响长期发展。

编辑: 孔明

唤醒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西北土地成农民的黄金地

三月份,青海省的气温逐渐转暖,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的村民们纷纷开始准备春耕要用的农资。就在这时,来自苏尔吉村的村民王芳却准备起了外出打工要用的东西。王芳告诉记者,去年,她们村完成了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放心地把田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去。这一年,她也可以无所顾虑地到外地打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