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精准脱贫实录:湖北尧治河村集体经济帮扶残疾村民

2017-08-11 09: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记者凌姝 刘瑜颖)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判断市场行情,决定种养计划,其实难度并不大。但是对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的一部分村民来说,连基本的农业劳动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出去打工或者了解一下市场变化了。

  尧治河村,听这名字就知道这里历史悠久,相传是三皇五帝中的尧帝治理水患的地方。由于高山苦寒、交通闭塞,30年前这里还是吃供应粮、住破草房的贫困山村。

  如今,30年过去了,昔日的穷山恶水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山区幸福村,不仅全村工农业总产值高达38亿元,而且160多户家家都住双层别墅,人均年纯收入达4万元。村里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何而来?他们脱贫致富靠的是什么?

  上午十一点,顶着当头的烈日,尧治河村三福公司的管理人员正领着10来名员工在高山上开出的一片平整农田里除草。这本是山村里最为常见的一幕,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三福公司的员工们都有些特别,三福公司副经理章治兰:

  章治兰:这些年家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智力各方面的影响,个人素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开始这些人是我们的一个村民小组,那个时候那个地方非常封闭,人走不出去,大部分都是近亲结婚。

  在当地,这些有力气,但智力有轻微障碍的人被称为“哑糊”。为了让这些村民也能够自食其力地过上好日子,尧治河村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在1996年别出心裁的创办了三福公司,集福利、扶贫与服务为一体,还特意找来了忠厚老实的陈隆万担任总经理,让2个能干的人带着哑糊们干活挣钱。

  孙开林:三福公司,是哪三福呢,福利、扶贫与服务,同时这个福也是幸福的福。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干什么呢?就让他们干一些他们能做的活路,修路、耕田、植树,只要有人引导他们。这一天给他们80块钱、100块钱,这完全是一种造血的功能。

  为了激励尧治河的村民们自食其力,三福公司依托着尧治河的村集体经济,采取计分制度,干满了一天的活儿计10分,1分相当于10块钱。也就是说这些哑糊凭自己的体力,一天能赚100块。单算工钱,比有的村干部赚的都多。

  今年已经年过6旬的黄利海就曾经因为家中两个儿子上学的难题在三福公司工作养家。如今黄利海的小儿子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在自家二层别墅门前,他回忆起了当时三福公司的雪中送碳。

  黄利海小儿子:从我小学到高中,我哥哥小学到大学,都是我父亲在三福公司工作赚来的钱,我哥哥他们也在村里企业上班,我也在我们村企办公室做财务软件工作,我现在一年就是3万块钱吧。

  记者:对下一步的生活有什么打算呢?

  黄利海小儿子:多学点东西,好好工作,再娶个好老婆。

  那么,为什么一个村级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呢?为什么在这么偏远的山村里,家家户户包括哑糊都能住上两层的别墅小洋楼呢?这一切都源于上世纪90年代孙开林的一个决定。

  当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尧治河借由之前发展磷化工与小水电有了一定积累,上级领导希望他们能够解放思想,将村集体经济改制为民营经济。但孙开林思量再三,认定村集体经济才是属于尧治河的小康路。

  孙开林:民营经济借助市场多一些,我们这个地方本身就是贫穷落后,文化也落后,在加上本身的治安环境也很恶劣,一个村里,没有那么多的能人,要么就是小打小闹的,连自己吃饭的钱都没有,拿什么去发展民营经济。

  不仅仅是三福公司,尧治河借助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调节分配不断的扶持村里相对困难的群众。如今家家户户都住着的双层别墅,均是由村集体出资建造。而在村集体经济股权分配的过程中,长效的分红方式同样也为村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尧治河村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吕泳和。

  吕泳和:2008年我们成立了集团公司,为了把产权搞明晰。首先集体要占最大股份,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都必须靠集体经济去做。为了保证我们村民长久的发展、日后的利益,在股权分配上,考虑到公平公正的原则。有的村民就说你拿不出钱,村委会先付,在分红的过程中,先把钱还给集体,后面的钱就属于村民了。

编辑: 王肖军

精准脱贫实录:湖北尧治河村集体经济帮扶残疾村民

在当地,这些有力气,但智力有轻微障碍的人被称为“哑糊”。为了让这些村民也能够自食其力地过上好日子,尧治河村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在1996年别出心裁的创办了三福公司,集福利、扶贫与服务为一体,还特意找来了忠厚老实的陈隆万担任总经理,让2个能干的人带着哑糊们干活挣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