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红色地基|基层党员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2017-09-26 12: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李鑫)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有什么样的村党支部,就有什么样的村容村貌,就有什么样的村民精神面貌。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巨变时期,想要解决发展致富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党支部站在“前台”和“第一线”,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和一支有战斗力、严格要求自己党员队伍。

  在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就有这样一支充满战斗力、引导力的基层党员队伍,他们思索在前,创业在前,吃苦在前,成为全体村民的榜样和表率。

  在代庄村村头的东南角,有一片葡萄大棚,占地100亩。时值盛夏,村支书代玉建带领着部分党员,在棚内观察葡萄的长势。

  代玉建:大家讨论葡萄生长情况。挂果情况、枝叶情况等。

  在烈日的炙烤下,棚内蒸腾的水汽四处弥漫,令人窒息。村民代东有2个大棚,他说,从葡萄发芽,到挂果,到收获,田间管理的每一步走的都是小心翼翼。

  代冬:俺家生活条件不好,种这四亩葡萄,家里本来也不宽裕。

代冬家的葡萄丰收了

  豆大的汗珠滑过代东平静的脸庞。代冬的这两个大棚,代庄的这100亩地的葡萄大棚,在外人看来是件小事,对于知情者来说,里面却有着很大的波澜。

  代庄村村委会办公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大字异常醒目。2014年夏天,时常强调“立党为公”的村支书代玉建在这里召集全村的党员,商量村庄如何发展的问题,他号召党员行动起来,做致富的领头雁。

  代玉建:大家既然信任我们,我们一定要把各项工作做好,争取不让全村老百姓对我们失望。

  经过仔细的考察调研和民主决议,代庄村村委决定规划出来村东南头的一片地,统一种植大棚葡萄。

  当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没有,村民口袋普遍没钱,种葡萄谁来承包地,谁来投入钱,大家莫衷一是,议论纷纷。村支书代玉建记得非常清楚,那年夏天非常热,在知了烦躁的叫声中,会议陷入了僵持。

  代玉建:毕竟自己没有做过,当时心里也没有太大底,还没有人敢迈出这一步,先是党员带头试试吧。

代玉建号召全村党员做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党员,村民代冬参加了这次会议。

  代冬:也是怕,农村都是能赚不能赔。

  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代冬无法外出打工,家里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度拮据,皱了一下午的眉头,代冬决定尝试一把,一来尽尽党员带头的责任,二来也想试着改变一下生活的窘迫。

  代冬:作为党员肯定得先带头啊!领着大家致富,你不领着,没有人干,大家不好好干,群众害怕,怕赔了。

  代冬表态后,几名党员也跟着表态要做“领头雁”。在村里的帮助下,大伙儿有了资金,可没想到,问题又来了——他们流转不了土地。原来村东南头的这片地,原被分为好几块儿,由很多农户承包的,仅代冬的2个葡萄大棚,就涉及到好几家,一家不同意,整个大棚就没法搭建。

  代冬:有些百姓不情愿租给咱,就是老百姓怕征用他的地,怕以后如果钱赔了,没有钱给他。就是有这个顾虑。

代庄村重视老党员在村里发挥的作用

  代冬在给农户们做工作时说:我们党员去寿光考察过,有经验;村里全力支持,有后盾;再有,种植业不比养殖业,风险没那么大,咱农民会种地,再赔能赔成啥样?然而,这番苦口婆心并不管用,有些村民还是不愿押宝到葡萄大棚上。村支书代玉建明白,当头炮打不响,后面全得哑火。

  代玉建:有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当时有些农户不同意,我们一直在讨论,在商量怎么办,我们首先捡党员小组威望高的党员代表去做工作。

  2014年中伏天的一天里,年近70岁,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郭俊星顶着酷暑,摇着蒲扇,在村里串起门了。

  郭俊星:俺支书代玉建说把地承包给人家,那时候有好几家子都不愿意。为啥?他想不通啊。最后,咱觉得是个党员,50多年了党龄,俺去跟人家做工作。

  老郭威望高,不管说什么,坐一坐喝喝茶水还是可以的。就这样,在庭院里,在小板凳上,在知了无休止的叫声中,郭俊星唠起了家常,一个字一个字地磨。

  郭俊星:给他宣扬上头的政策,承包土地,给人家宣扬宣扬,反正尽量给人家多说点好话。

代庄村的葡萄大棚建好了,专家也来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郭俊星说,党员党员,共产党的一员,就是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决心。

  郭俊星:反正是俺做过工作,但是有个别的,反正是我不包,我咋的咋的,你得宣扬啊对不对?支书又亲自去。通过做工作,最后都愿意了,都包给人家了。

  就这样,在党员的带头和努力下,经历了2014年、2015年两年的时间,代庄村的100亩葡萄大棚建成了。

  赵玉:俺的支书领着他们都去看了,后来俺就跟着他们学,跟着他们种的。有啥问题,反正我又不会的或者啥,都去问他们。

  说话的人是村民赵玉,因为有党员带头,赵玉与大家一样,心里比较有底。不过,葡萄卖难的问题,似一柄利剑,始终悬在全村人的头上。

  赵玉:来拉的少,还是卖难。再一个天还热现在说实话,外面都热,更何况大棚这里面。

村民反映修路情况

  那么,该如何解决卖难的问题?是被动的等人上门,还是寻找变革的方法呢?

  前来拉葡萄的客商提出,应该在葡萄大棚旁边建几个凉亭子。

  客商:为了以后的采摘,采摘园别人来了方便,可以临时休息,他有自来水,有亭子,还能做休闲。

  还有就是架桥修路的问题,大货车进不来,葡萄怎么能出的去呢?但是修路又涉及到扩路,又谈何容易。一家农户说出了心声。

  农户:农村人家里都有杂货摊搁点啥,农村人都是想院子宽敞一点,想弄点啥方便一点。结果这个院子显小一点,扒的时候都不满意。不光俺这一家有意见,当时都有意见。

  村支书代玉建说,修路的想法在村两委会上早就获得了通过,但是具体到操作上,却一直拖到了今年的五月。

  代玉建:扩路首先要扒群众围墙,甚至有一些门楼。涉及到谁,谁心里会不太舒服。但是原来的道路都非常窄,过车都过不下,因为这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问题。

代庄村的修路现场

  怎么办?还是同样的配方——有威望的老党员们又串起门儿了。

  洪二榜:哪能都同意,是不是?这党员在底下宣传宣传,做了不少的工作。

  今年74岁的洪二榜有着50多年的党龄,摇着蒲扇,就像当年郭俊星那样,挨家挨户地劝说起来。

  洪二榜:没意见是不可能的事。你门口要窄了,停车也过不去啊,加宽了好走。再一个门口自己拐车也可以拐了,这多便利啊。多做点工作就行了。

  老党员带动年轻党员,挨家挨户劝说了一个多月,记者采访时,代庄村的路已经开始修了。

  都说天下黄河十八弯,最大的弯在兰考,50多年前,好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与风沙、盐碱、内涝做斗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今,这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精神,已在兰考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庄村,这个兰考县的普通村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筑牢起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乡亲们在幸福的路上奋发向前。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代庄村,正在谱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光荣篇章!

编辑: 孔明

红色地基|基层党员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有什么样的村党支部,就有什么样的村容村貌,就有什么样的村民精神面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