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狠抓环境整治 祁连山再现西北生态屏障风采

2017-12-16 10:1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焦健 韩晓)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本月起,新修订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今后,任何人不得进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观测、调查活动的,应事先申请并报批。同时,禁止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隆畅河林区黑鸦沟保护站的何卫录说,做了20多年护林员,距离自己最想看到的祁连山的模样,应该不远了。

  何卫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这个话说得好。再过5年,我们祁连山退牧还草,山全是绿的,水也是清的。

  198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设立。保护区现有面积198.72万公顷。其中64%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全县共有7个林场73个护林站,东西600多公里范围的林场,就靠2、3个人巡护。

  像何卫录这样的护林员,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山林深处,即使调换岗位也多半是从一个护林站到另一个护林站。与林为伴、与世隔绝,他们对祁连山的感情,可想而知。

  何进斌是黑鸦沟护林站的第二任站长,在他的印象里,巡山的路是自己用双脚丈量出来的。

  何进斌:山路上是细砂和鹅卵石,山路陡的很,羊肠小道。穿翻毛皮鞋,面上看着好,但是鞋底都磨透了,袜子就不能穿,穿不了多长时间就磨烂了,跑的时候袜子磨烂了套在脚上还难受的很。

  2017年7月2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报》,直指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存在违法违规开矿、水电设施违建、企业偷排偷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一时间,通报、追责、整改......让祁连山地区乃至整个甘肃省都受到一场不小的震动。

  为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甘肃省省委书记林铎3次深入祁连山保护区调研督导,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和保护修复工作;省长唐仁健曾两次深入祁连山保护区腹地,并现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遇到的问题。

  2017年1月至10月,甘肃省检察机关共破获祁连山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8件,批捕16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3件共30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4件共15人。

  同时祁连山林业旅游项目也开始缩减,甘肃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已清理建筑面积93.49亩,封育区外,4公里长的围栏上每隔一段就挂有醒目的红色警示牌,“严禁游客和牲畜入内”。区内植被恢复良好,青草长势最茂盛的地方,已有近半米高。

  民乐县旅游局局长宋轩说,虽然旅游项目的收入减少了,但是生态环境的恢复让群众心情更舒畅。

  宋轩:我们今年下狠心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重点把滑雪场、演艺广场、还有烧烤营地等这些试验区方位内的旅游设施全部进行撤出,经过覆土、施肥,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恢复率非常高,大家也看到了芳草萋萋的场景。

  现在,祁连山保护区内已建立了多部门联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护林员们人手一部手持终端,每次巡山的线路是否完成、线路终端有无异常,都需要时时拍照上传,任何人为活动或牲畜痕迹也会实时通过手持终端上传大平台。

  肃南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彭吉廷说,整个祁连山正在形成网格化的监管。

  彭吉廷:紧紧依托分布在全县大大小小的资源管护站来进行监管,因为辖区里面有严格的分区,分区里的项目整治完成后,把监管的责任落实到辖区里每一个护林员的头上。

  按照新修订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今后,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甘肃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

  林铎:我省是国家确定的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我省在全国工作大局当中的一个战略定位。落实这个定位不仅需要改善和加强祁连山地区生态建设,而且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各地都行动起来,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工作、整体攻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7年6月,中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祁连山将建成由国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这片珍贵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得到更为严格系统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肖军 孔明]

编辑: 王肖军

狠抓环境整治 祁连山再现西北生态屏障风采

新修订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今后,任何人不得进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观测、调查活动的,应事先申请并报批。同时,禁止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