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幸福乡村新画卷

2018-07-05 11: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李鑫 陈瑜艳)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15年前,习近平亲自在浙江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富民工程。15年后,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他在给浙江省余姚市横坎头村的回信中写道:“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

  15年,彻底改变了一个乡村的面貌,靠的正是习近平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环境,造福农民群众的指导思想。

  落地窗,透彻的光线均匀地播撒;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转角的石砌,中式的基础韵味、西式的建筑符号,在取长补短的精细中完美和谐,这是浙江省桐乡市南阳村村民王中兴的家。

  王中兴:有这么一种感觉:这个新房子好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想到会这么好,心里非常舒畅。

  王中兴的家,像是别墅。在这片新居里,全是这样的房子,村民全部住了进去,加上宽阔整洁的道路,优美的自然景观,一切令人震撼,又令人如痴如醉。

  王中兴:现在太好了。跟电视里放出来的一样,一点脏东西都没有。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

  南阳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国伟说,知道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这件事,他的内心是兴奋的。拿到这个文件,他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了。

  张国伟:刚到村里的时候,没现在这个条件,没有什么基础设施配套。我小时候就想,要是把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了,那该多好。

  如今,张国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2003年开始,南阳村开始平整土地,硬化道路,改造民房,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开始了村庄的统一规划,在旧村旁新建了一个社区,村民免费搬进了新家。在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要求和内涵,张国伟设计了“80+40”的模式,“80”是指一户村民居住的面积,“40”则是房屋用于出租的面积,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的分离。由于规划合理,房屋优质,加上社区区位优势好,附近有企业入驻,这些用于出租的面积,成了“洛阳纸贵”的资源。

  张国伟:40平方产业用房是老百姓自己选的地方,现在统一出租给某个主体来经营,老百姓就拿保底收益。

  农村美了的同时,农民的钱袋也鼓了。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与成效,是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的讲话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在统筹发展中记得住乡愁,浙江也有不少的生动实践。海宁市周王庙镇有一个云龙村,有养蚕的历史,号称蚕乡,也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行情不好等多种原因,云龙村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普通蚕农纷纷转行,青壮劳力基本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收入归零,村里的农业等基础设施和民房不断破败。村支书范卫福说,在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倡导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思想指引下,云龙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范卫福:因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乡愁,也是文化底蕴。蚕桑文化是云龙村,是浙江省的亮点,以前云龙村不光在全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比较有名,所以我们从2005年开始搜集保护资料,进行传承创新。

  农民养蚕获得收入,村庄建设蚕桑博物馆,承载文化传播与乡愁,规划园区壮大市场影响力,开展蚕茧绘画、桑叶喂蚕等活动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范卫福说,这是他们做的产业链延伸。

  范卫福:我们创建了浙江省民族文化村,浙江省传统村落,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今年4月到5月份,两个月时间来了13000多位游客,特别是小学生,我们给小学生们普及蚕桑文化。蚕桑文化想要延续,必须做好传承,就是产业链的延伸。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海宁市云龙村以及浙江省的其它乡村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11个地级市中有7个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全国各省区最小。每一个来到浙江的人都会感叹这里乡村规范整齐,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已经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的典范。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国农村发展路线图被清晰地勾勒出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辛鸣: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就是通过这种思路,让浙江“三农”问题的解决迈上崭新的台阶,让“三农”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搭上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车。

  记者:总书记提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在哪里?

  辛鸣:要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记住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如何让农村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也能有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水平?靠乡村振兴战略,靠建设美丽乡村,让中国城市的发展更有城市特点,农村发展更有乡村特点。城市是美丽的,乡村同样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有着各自的特点。

编辑: 孔明

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幸福乡村新画卷

15年前,习近平亲自在浙江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富民工程。15年后,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他在给浙江省余姚市横坎头村的回信中写道:“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