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破解乡村治理的密码

2018-08-03 11: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有钱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是广东佛山南庄镇紫南村当地人的口头禅。可在11年前,这里却是出了名的“上访村”、“脏乱村”。村民潘淑冰说,当时村里根本就留不住人。

  潘淑冰:“以前,我们这里叫西伯利亚,是南庄最落后最贫穷的一个片区,女生都想嫁出去,因为这里太穷了,想离开这里。”

  

  矛盾千千万,班子是关键。2007年村级组织换届前,南庄镇领导经过反复考察,三上贵州,把在当地经商的紫南村能人潘柱升请回了家乡。在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时,潘柱升的“四不”承诺让村民们吃上了“定心丸”: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

   潘柱升:“我提出,要改变紫南,一定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我们村委会的干部不是官,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党员和村民。”

  潘柱升一上任,就强化村级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立规矩、整队伍,依法依规撤换了16个村民小组长。

  潘柱升:“他们连土规也不清楚,所以这个路很难走。紫南当时很乱,再加上村民对我不信任,我最担心的是这支队伍的素质,这才是我如何带领紫南走出困境的关键。”

  

  在潘柱升的带领下,紫南村党组织恢复了活力,实现从大乱到大治的“蝶变”。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如果说紫南村靠的是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那么,浙江武义县后陈村则是靠创立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乡村治、百姓安。

  陈玉球:这个监委会要得罪人的,你做的不好我肯定要讲的,这样子就得罪人了……它是得罪人的事情,还要敢于去说,敢于去做,敢于去跟村干部去顶!不符合村务管理制度方面的东西,他就要站出来。”

  由于财务不透明,决策不民主,后陈村先后两任村支书因为经济问题被查处,后陈村监委会主任陈玉球回忆,当时干群关系非常紧张,上访不断。

  记者:“那时候矛盾冲突厉害吗?”

  陈玉球:“开发区开发到我们村里面,村民就是要把钱分掉,不相信干部。”

  

  记者郑澍在采访紫南村党支部书记潘柱升

  要赢得村民的信任,光靠换人还不够,制度约束才管用。2003年,新任村支书在上级的支持下,创设村财务管理监督小组,从全体村民中选举党员代表一名、村民代表两名,组成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第三方”,行使村务监督权,这也是现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雏形。监委会成员每个月审核一次村里的财务票据,审核通过,盖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公章,才能入账。陈玉球说,现在村里小到买畚箕、蒸饭柜,大到居家养老食堂开支,都公开上墙、一目了然。

  陈玉球:“十块钱用到哪个地方,一百块钱用到哪个地方,全部写起来。我们现在是有月报,从2004年开始,每户用遥控器打开电视就能知道我们村里的财务。”

  钱是牢牢管住了,但村干部少干事、不干事也不行。后陈村村支书陈忠武说,后陈村监委会的监督范围又从集体资产、村干部报酬、财务收支等,扩大到村庄建设、宅基地管理等领域。

  陈忠武:“我们什么东西都在阳光下操作,村民很理解,也很支持。他们也看到,村庄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好。”

  

  记者采访后陈村监委主任陈玉球

  念好“紧箍咒”,才能得“真经”。制度的完善,监督的力量,实实在在推动了村干部为村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村集体收入水涨船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后陈村从昔日的“问题村”化身“和谐村”、“幸福村”。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治理有效,基层党组织是关键,抓住“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千千万万个乡村才能跟紫南村、后陈村一样,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编辑: 宋雪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破解乡村治理的密码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治理有效,基层党组织是关键,抓住“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千千万万个乡村才能跟紫南村、后陈村一样,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