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站在潮头看振兴|人才带动 红花镇中国结红遍中国

2018-12-06 10:59:00来源:央广网

本期聚焦:乡村人才振兴

特邀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图左为郑风田,正在采访红花镇返乡能人王超)

点音频,听报道

  走村镇,看振兴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

红花镇中国结博物馆上千种中国结展示

  在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一户村民家里,房间四壁挂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中国结。炫目的中国红,长长的流苏,配上创意独特的图案,大约有几百款,真是好看。

  十几名妇女正在编织着中国结。妇女们把线挂在模具上,勾划出基本图形,然后再熟练地穿、绕、挑、压,编织成人见人爱的中国结。

红花镇里正在编织中国结的老人

编织中国结的老人最年长的有85岁

寓意“年年有余”的中国结

  红花镇,被称为山东省的“南大门”,随处可见的中国结图标,给当地笼罩上了浓厚的“喜庆”氛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中国结生产基地,有36个中国结编制专业村,全镇7万多人口当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从事中国结加工制作和销售,实现年产值约18亿元。

  徐希武:我们红花镇的优势是中国结属于中高档,引领着产品革新。每年中国结最新样式的80%是从红花镇走向全国,市场占有率为70%。全镇人均收入达到1万8千元,有龙头企业15家、电商200家。

  红花镇镇长徐希武介绍,随着电商的兴起,这些年,红花中国结已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访情况,探经验

  红花镇中国结产业为何如此兴旺?

郑风田(右)正在采访村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在全国各地调研过很多村庄。他最想知道的是:中国结在很多地区都有流传,为什么红花镇能把这个产业做得如此兴旺?

  王超:因为中国结也是一种非遗产品。

  王超是全国最大中国结电商销售企业——临沂巧艺电子商贸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开了9家运营店。正是因为他的出现,红花镇的中国结产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中国乡村之声主播林慧思跟村民学做中国结

  王超:本身我们家乡就生产中国结,但是在网上销售很少。我提前在网上销售了一下,效果很好,所以我毅然决然地回来了,成立公司,在网上批发零售。

  王超曾经一边在深圳打工,一边在网上销售中国结,生意逐渐有了起色。2013年,他回到家乡,一边创业搞线下生产,一边通过电商平台搞网上销售。

  郑风田:由于你们的介入、电商的介入,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超:变化挺大的。我们回来的时候只有2、3家做电商,也不是很专业,经过我们的带动,做电商的有几百户。经过5年销量翻了几十倍。

  郑风田:我到别的地方调研,有人到农村办公司,需要管理人才很难得到满足。很多年轻人觉得工资太低,都到外面去了。你是怎么解决的?

  王超:不断吸引和培养。有本地、也有打工从外面回来的。我们是以培训为主。我们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让运营团队去学习。

村民们经过培训已经能够熟练编织中国结

最常见的中国结

  郑风田:回乡创业,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是,本来农村的机会很多,但是要想留住很能干的员工,确实比较艰难。有些员工觉得农村的机会比城市少。

  王超:现在收入是次要的。有一些员工比较认可公司文化,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

  郑风田:你们当时回来创业?政府给了什么支持?

  王超:贷款有一些专项资金,低息。

  郑风田:你觉得你回乡创业的优势是什么?

  王超:从心理上来讲,回来有安定的情绪,当地政府在支持和推广这个产业,再加上人才引进,我搞了一个电商产业园,包括硬件设施、人员培训等都有支持。这里每年都举办中国结大赛,吸引更多的老百姓编织中国结,推广中国结的文化。

妇女们正在编织中国结

村民们编织中国结每天收入30到80元不等

  作为村里的返乡创业带头人,王超希望建设一个更加标准规范的厂房,助力产品升级,搭上乡村振兴这条大船,破浪前行;作为红花镇乡村振兴这条大船上的船长,红花镇镇长徐希武想筹建中国结产业园,吸纳更多的人才,助力中国结产业发展。

徐希武给郑风田教授介绍红花镇人才振兴经验

  徐希武: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筹建一个中国结产业园,这个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基础,也是人才聚集的平台。专业型的人才、编织等技艺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发、设计等人才方面,我们觉得上升空间很大,下一步与国内高校取得联系,在产品的升级换代方面寻求人才支持。

讲解员正在讲解中国结的历史

琳琅满目的中国结

博物馆里展示的巨大中国结

  评今朝,话未来

  专业性人才是关键

  在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正是因为有王超这样的人才,才把传统的中国结打造成了支柱产业,给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认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人才,是培育特色产业的领头雁。

  郑风田点评

  郑风田:技术人才对一些正在培育特色产业的地方作用很大。有一套非常先进的经验,能回到家乡把本地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这种人才是最缺乏的。很多农村中小企业创业之后,想扩大规模就需要专业性人才。

  传统的农村有很大弱势,地广人稀。电商让这种后发劣势变成优势。有电商人才,通过网络,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而农村生产成本要低很多。所以电商人才的最大作用是为传统农村产业插上翅膀。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加强培训,会在农村发展中拥有更大的市场。

  要想把产业做大做强,人才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些人才可以把产品带向全国、全世界。

 

点击视频,看郑风田更多点评

  特邀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

  央广记者:陶炜、刘璐、许伟、林慧思、王成林

  中国乡村之声新媒体编辑:许伟

  中国乡村之声责编:白晨

  监制:王慧、曹畅

编辑: 孔明

站在潮头看振兴|人才带动 红花镇中国结红遍中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