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聚焦“乡村振兴”

2019-07-09 11: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记者晁向荣 张子亚 马宁 郑澍 王利)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地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深入基层农村,通过积极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科技文化下乡、支教等活动,不但服务了广大乡村,还让大学生历练了自我,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大学生们立足专业所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实践活动愈加深入,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社会实践的高频词汇。眼下,又是一年暑期到。这些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都为乡村带来些什么?今年又有哪些新亮点呢?

  今年,华侨大学的一群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即将再次度过不一样的暑假。从2008年起,他们组成支教团,连续11年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进行支教。从清源山麓的泉州到贺兰山西侧的甘肃积石山,2000多公里路,三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刚刚下车,支教团志愿者们就被当地孩子们的热情打动了,大家一起蹦蹦跳跳起来。

  华侨大学积石山支教团学生杜慧珊:孩子淳朴、热情,很天真,让你特别容易放松,很想融入他们。跟我想象不同的是,他们硬件条件好一点,因为我们是连续11年定点帮扶,他们的课桌、打印机,我们学校都是有捐赠的。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11年来,华侨大学积石山支教团连续派出520名学生志愿者,共募集爱心款物超156万元,为当地68所中小学学生开设暑期支教活动。虽然学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改善,但孩子们的居住环境却不太乐观。

  华侨大学积石山支教团学生沈思嘉:我们住的房子可能是很多年前建的,结构不太稳定,一下暴雨整个冲垮了,墙倒了。校长为了我们的安全,就把我们转移到教室里睡课桌了。

  积石山地处西北,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只有3℃左右,白天最高温却有30℃,天气剧烈变化,有的志愿者身体出现不适,大家还遇到了暴雨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华侨大学积石山支教团学生许铭洄:我去的村离镇上比较远,因为遇上洪灾,停了五天的电和水,那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水喝,整个村都缺水。那天下着暴雨,6个小女生,拿着3把伞,扛了3桶水。

  积石山的很多留守儿童好几年都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翻山越岭实地家访,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利用兴趣培养,从语数英到体育国画,从马来西亚歌曲到泰国舞蹈,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知识和多元文化带给孩子们。

  华侨大学积石山支教团学生杜慧珊:每天他们特别积极,每天早上特别早来学校门口,想进来。他们也没有特别多的娱乐,所以觉得上课有大哥哥大姐姐跟他们一起,非常幸福。

  除了支教团,华侨大学还发放“一帮一”圆梦助学金,让不少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孩子重返课堂,目前已累计帮助925名孩子。每年暑假,支教团抵达积石山县后,会对往年“一帮一”资助对象进行跟踪家访,制作反馈表格,回校后交给资助人,以便资助人了解善款去向和孩子近况。

  今年暑假支教团的带队老师——华侨大学团委副书记肖景川连续9年参与“一帮一”,他的帮助对象,曾是一名单亲且父亲失明的贫困家庭的小学生,今年已经参加高考。

  肖景川:他说要努力学习,奋斗,长大了也会像肖叔叔一样帮助更多的人。我就看着这样一个小男孩,每一年都会有照片寄过来,现在他变成一个小伙子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虽然每年的支教活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一批又一批的华侨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与积石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成长,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今年7月15日,支教团将带着募集到的物资继续开启行程。

  在安徽省定远县,张桥留守儿童学校里连日来歌声阵阵、琴声悠扬,合肥工业大学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这里进行。这座定远首家公办留守儿童学校,有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生活。合工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志愿服务队来到校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奉献志愿爱心”活动。他们不仅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还教大家绘画、唱歌、折纸、弹琴,让这里的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张桥留守儿童学校学生周心怡:这几天,大哥哥、大姐姐们带我们折千纸鹤,还教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我们很开心。

  目前,合工大的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已把张桥留守儿童学校作为共建实践基地,每年的暑期将来校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员石楠: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

  据记者了解,除了支教和定点帮扶,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十分广泛,而乡村振兴也成为了今年实践活动的“关键词”。近日,“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广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华南农业大学拉开帷幕。今年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综合“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等多个品牌活动,在广东省150多所高校组建22个实践团5207支队伍,有74000多名师生将在7、8两个月,分赴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革命老区、对口支援等地区开展农技培训推广、环境治理讲座、金融知识下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朱俊文: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了解国情党情。希望学生通过社会活动,在思想认识方面、在跟基层的接触方面,了解得更多更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近年来,大学生到乡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明显,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储备了实干人才和建设者。但他同时也指出,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和大学生们还要注意将所学专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李国祥:通过现在的锻炼,未来很可能会有一批大学生直接到一线,成为主体。大学生怎样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我个人觉得,最好能够把自己的专业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大学生学习规划专业,现在很多乡村特别缺规划人才,学规划专业的学生如果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自己的专业是促进,同时又能解决农村规划人才不足的问题。大学生深入农村,与农民融合的能力比专业机构会更强,当然节约了经费。

编辑: 孔明

全国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聚焦“乡村振兴”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大学生们立足专业所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实践活动愈加深入,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社会实践的高频词汇。眼下,又是一年暑期到。这些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都为乡村带来些什么?今年又有哪些新亮点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