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各地推进健康扶贫 消除乡村医疗“空白点”

2019-07-17 14: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季盈盈 张兆福 陈瑜艳)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435万贫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在此基础上增加到了30多种。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日前表示,贫困患者不仅得到基本救治,费用负担也明显减轻。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以及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明确的建议,作出系统的安排。

  《意见》指出,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日前在贵州、山东、浙江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通过实施远程医疗覆盖、专家下沉乡村,以及早期干预、健康科普等措施,在医疗精准扶贫路上奋力前行。

  一大早,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早开村卫生室门口坐满了村民。今年81岁的龙兴海定期到卫生室进行体检。

  龙兴海:在县医院还要排队、挂号,在这里可以直接看病,相当方便。

  医务人员有序地给村民们进行血压、验尿、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常规项目的检查,主要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所有体检费全部免费,体检结果10天后直接送到村卫生室,免去老人去镇医院拿体检结果的麻烦。

  丹寨县兴仁镇中心医院院长龙昌伟:每年至少一次给老年人进行常规体检,如果体检出大病,就建议他们去上一级医院进行进一步体检明确诊断。

  过去,早开村的村卫生室建设不规范,设施设备陈旧,条件十分不好。2017年以来,丹寨县对当地卫生室进行了室内改造,室内设有观察室、治疗室、药房等,后来又配备了医保刷卡机、药柜、病床等。目前,群众在村卫生室,既能完成多个项目的身体检查,还能就地刷医保卡。乡村医师全天在岗,让群众就医找得到人,看得上病。

  早开村村民杨华芬:晚上小孩子发高烧,凌晨一两点找医生,她都会起来看病。

  除了加大对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丹寨县还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上门服务,为村民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详细记录健康台账,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丹寨县排调镇卫生院院长王应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我们主动把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里,让他们小病不出村。

  据了解,丹寨县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大病分类专项救治率、医疗保障补偿覆盖率都达到了100%。

  在贵州安顺,远程医疗建设也是解决乡村医疗“空白点”问题的有效举措。随着基层远程医疗网络逐步联通,截至目前,贵州安顺市范围内已实现对各县区人民医院和83个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

  在平坝区鼓楼街道办卫生院远程医疗中心,平坝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正通过远程视频对王兴菊的孙女进行远程会诊。

  平坝区羊昌乡云头村安乐寨组村民王兴菊的孙女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会诊,医生为患者给出了治疗意见。有了远程医疗平台,像王兴菊孙女这样的病人就近在卫生院就能够得到区人民医院医生的治疗。同时,根据新农合报销政策,会诊费用报销能达到40%以上。

  王兴菊:有新农合报销,两面沟通结合,医疗比以前好,也少跑路。

  病患家属杨女士:通过远程医疗很容易得到会诊,节约时间,节约费用。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的建立,有效地打破了区域医疗服务限制,让老百姓就近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将更高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下沉,最快时间之内惠及基层患者。

  平坝区卫生局远程医疗信息分管负责人杨晓松:远程医疗是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为基层患者直接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的活动。

  在浙江常山,医疗专家下村去,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大早,常山县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生裴君,带着他的团队来到白石镇十八里村卫生所,平时在人民医院排队都难挂到的号,现在却能在家门口给人看病,这让村民们很是高兴。

  村民:我这么大年纪了,从来没有见过专家到门口来看病,今天听说专家到门口来,我心里很高兴,马上就赶来了。

  村民:现在真的比以前方便很多,今天知道专家来我特意赶过来,以前排队很难,现在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来自县里专家医生来到村里的卫生所进行指导,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帮扶,极大地便利了村里的百姓。常山农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也从原来的80%达了如今的90%,群众防病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八里村村民揭小香:现在卫生院医生经常下村,开展知识讲座、培训班之类的,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方便,让村民具体地解怎么爱护自己的身体,怎么了解自己有什么小毛病,能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治疗。

  除了派驻医生到卫生院帮助村民进行看病,常山县还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和家庭护理特殊服务等一系列帮扶农村居民看病的举措,近百余名医疗专家主动下沉到村,进一步打通村民看病的“最后一公里”。

  常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裴君:今天看了一下,像高血压,高血糖,颈椎不好的,腰腿疼痛的,甚至中风后遗症的都有,我们给病人提供定期检查,给病人做理疗,中风的病人做康复评定,严重的话,就让病人到我们医院去,不是很严重就现场解决问题,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这里让医疗精准扶贫“对症下药”治愈穷根。

  家住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葛谢村的41岁的贫困户刘守军由于2015年罹患脑出血,丧失了劳动能力,至今伴有后遗症,需长年服药。每月100多元用药花费,让他的家更是感到经济负担的沉重。针对此类情况,齐河县制定实施的精准医疗救助政策,很大程度上为刘守军减轻了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

  刘守军:一个月100多块钱的药,一年得2000来块钱,常年用药维持,现在县里补助100多块钱,对我挺管事儿。

  齐河县自2017年制定实施的精准医疗救助政策,主要针对全县年度享受政策贫困人口中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药且不住院治疗的,每人每月救助100元,共涉及三大类26种常见慢性疾病。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科科长张光林表示,当地还通过开展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选派优秀年轻医生到薄弱村卫生室任“村级指导医生”等举措,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构筑起基层群众健康的多重保障。

  张光林:为提高我县居民健康水平,我们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活动,针对贫困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定时给他们查体。测量血糖,测量血压,每年定时为贫困人口里的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查体。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今年年底前力争要全面消除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在加大力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同时,还应着重注意提高农村的健康卫生服务水平。

  魏永刚:要守护好农民的健康,实现全面小康,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继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让更多农民有病能看得起,还能看得好。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村的健康卫生服务水平,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方式入手,通过切断“病根”来解决“穷根”。

编辑: 孔明

各地推进健康扶贫 消除乡村医疗“空白点”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1435万贫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在此基础上增加到了30多种。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日前表示,贫困患者不仅得到基本救治,费用负担也明显减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