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西聚焦产业扶贫 让群众生活好起来

2019-09-04 10: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贺威通 季盈盈)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全国92%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已脱贫人口中主要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占67%。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西省聚焦产业扶贫,让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山西省临县大山深处有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叫罗家山。村民张金大在孩子们搬出山村后选择留了下来。虽然今年已经58岁,但他在罗家山现有的劳动力里,却是年龄最小的,大伙都叫他“小张”。近年来,村里依托红枣专业合作社,让老年人有了新梦想。张金大最喜欢的秧歌,也有了新唱词:罗家山人民紧跟形势致富脱贫,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力更生,合作经营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罗家山山峁相连,沟壑交错,许多年轻人携家带口去外面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的留守老人。去年罗家山成立了红枣专业合作社,这些过去庄稼地里的“老把式”在合作经营中又有了新的梦想。

  村民张捧顺:这是我的红枣、我的地。有工资,每天60块,自己种地的话,一天10块钱也挣不到。

  过去种地,个个都是一顶一的“老把式”,但在合作社,大家要从头开始,接受合作社的统一安排、统一管理,“老把式”变成了“新同学”。

  村民郭金莲:原来以为自己种谷子、玉米比合作社强。现在发现合作社挺好,比自己种地强。

  从红枣地大片撂荒到合作社精细管护,完全得益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这一模式下,许多村民将红枣地折算成资金入股合作社,农民变成了股东年底分红,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还可以给合作社打工挣工资。

  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顾问张福荣:我们严格按照“有机旱作”的种植标准,打造罗家山品牌,同时与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对接,打造红枣认领模式,通过互联网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大山。去年仅红枣树认领一项,收益就有二十余万元。

  通过探索推进“三变”改革,罗家山盘活了村民资源与闲置资产,去年合作社社员通过出工补助收益47万元,人均收益8000多元。

  村民张俟杰:国家开个头,主要还是靠自己创造,自己不创造怎么能富起来?老等靠要,不是个办法。

  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顾问张福荣:调动起全村人比、赶、超的劲头,现在我们村大部分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但是干起农活来,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

  在山西临汾,按照山西省攻坚深度贫困“一县一策”决策部署,大宁县创新实施购买式造林,让荒山增了绿,百姓脱了贫。

  这几天,大宁县森科林牧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在山上给皂角和连翘清理杂草。合作社社员张福成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合作社,自家的收入就增加了不少。

  张福成:加入合作社挣钱,合作社承包我的地。栽树给我钱,挖坑给我钱,锄草还给钱,一年干一两个月,能赚三、四千块钱。

  作为山西省“林业综合改革”和“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县,从2017年开始,大宁县大力推进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群众以林地经营权、造林投资折股量化,栽植皂角、连翘经济林,收益年限30年,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大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冯晓明:这解决了造林以后,老百姓的长期收益问题,也是在“一个战场”打响“两场战役”的有效的尝试,是推广购买式造林模式的很好的尝试。

  2017年,大宁县7个试点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由村党支部清家底、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合股联营,联合社承接工程,实现了集体挣利润、村民挣劳务。

  大宁县三多乡党委副书记李红云:村民们热情高涨。去年实实在在有了收益,村民们对合作社积极响应。今年又发展了两大产业,一是有机生态示范园,二是有机农场。

  大宁县实施“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产业支撑、技工推动、生态保障”的脱贫攻坚举措,探索出购买式造林、资产化管护、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资产性收益、林业碳汇扶贫、创建园艺大宁、有机大宁等9条生态扶贫新路径,探寻出物归原主、还权于民的攻坚深度贫困新方法,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攻坚深度贫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大宁县县委书记王金龙:持续探索森林资源证券化、生态资源价值化,尝试构建农村三级市场,完善提高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努力让大宁老百姓在建设绿水青山中实现脱贫,在享受绿水青山中建成小康,共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而在山西大同,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让当地村民迎来了全新的生活。

  乔德福:这儿的房子挺好,又宽敞又明亮,打工、出入、买东西,啥都方便。

  说话的是大同市广灵县南村镇周图寺村村民乔德福,这两天,他正忙着收拾新房子。看到记者来访,他高兴地把记者领进屋,讲起了生活的新变化。

  乔德福:以前我在外边打工,我们原来的家偏僻,有点事来回很不方便。在这里,两个人都可以打工,挺高兴。

  周图寺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交通不便、收成也不好,村民们都盼着早点过上好生活。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南村镇的18个偏远山村实施整村搬迁,不仅让老百姓住的好,还配套了多元化的产业扶贫基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挣钱,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广灵县南村镇党委书记仝循清:这个地方新建了7个扶贫车间,涉及用工人数450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块钱。老年人有低保或五保,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我们发挥县企业的优势——巧娘工编织,让他们入驻到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发挥老百姓的优势。

  目前,山西省“十三五”规划搬迁的36.2万贫困人口,已有33.6万迁入新居,搬迁率超过92%,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山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杰:概括起来就是,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除了易地扶贫搬迁,山西省还在合适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山西省文旅厅采取乡村旅游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游客导入、社会力量对口帮扶等10项帮扶措施,全力以赴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村,目前,已提前完成评选3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任务。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盛佃清:编制规划,理清楚村子的优势,然后帮它设计旅游产品,完善管理体系,让这些美丽的乡村成为知名的乡村,成为吸引人的乡村。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西省在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做足文章,以攻坚之勇、“绣花”之功,全力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赛”,确保最后17个贫困县今年全部摘帽。

  山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杰:全省脱贫攻坚保持了强劲的好态势。我们今年要在“续”字上做文章,叫工作要继续、政策要持续、各类的工程和项目要接续,要落实4个不摘的要求,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不摘考核。

编辑: 孔明

山西聚焦产业扶贫 让群众生活好起来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全国92%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已脱贫人口中主要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占67%。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山西省聚焦产业扶贫,让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