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村里的蟋蟀生意 卖蟋蟀吃饭用的“盘子”等成村民致富手段

2017-08-21 11:22:00来源:大河网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文

  有需求才有市场,蟋蟀生意的兴盛,源于收购商的大量到来。

  21年的蟋蟀交易史,让德士村声名大噪,有人开始想办法,选择人工养殖,收入也甚为可观;也有人开始凭借“火眼金睛”,培训学员,辨别蟋蟀。

  【现状】

  市场出现“以次充好”

  德士村周边的村庄,几乎人人捉蟋蟀,原本是令人头痛的田野害虫,而今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周围的田野早已被村民们搜了个遍儿。

  为了不影响蟋蟀来年的“收成”,村民在捕捉蟋蟀时会故意漏掉那些小的蟋蟀。

  可这依然让村庄周围难以听见“虫鸣”。因为好蟋蟀难找,有人“以次充好”。

  “购买蟋蟀,特别考验眼力,要是看走了眼,买了‘白虫’,就赔了。”来自湖北的收购者刘先生说。

  所谓“白虫”,他解释说,就是人工饲养的蟋蟀。

  “对于一个市场来说,一旦有‘白虫’,很容易损害市场形象,但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几年蟋蟀价格涨得快,有人会拿着‘白虫’充作野生虫(野生蟋蟀)。”他说。

  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在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上,多家摊位明确写着:“此摊位禁止贩卖白虫。”

  一位摊主解释说,延津县境内的蟋蟀可与山东宁阳、宁津等地的蟋蟀相媲美,在1997年声名大噪。

  【村民】

  有人开始搞养殖

  “前几年生意不行,今年才算好点,卖了五六万元。”在德士村村民孙女士家里,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了人工繁殖的蟋蟀。

  约一分地大小的玉米地上,一大块白色的覆盖网把上空罩了个严实,玉米地周围用塑料布圈了起来。

  孙女士介绍,家人以前在上海学习过人工养殖蟋蟀技术,随着延津蟋蟀市场生意越来越好,就想起了在家中养殖蟋蟀。

  他们选用的办法是把优质的野生蟋蟀进行交配取卵,待孵化到蚂蚁大小时再放入土地中饲养,这样养成的蟋蟀属于“半野生”蟋蟀,叫声好,“容貌”也好。

  现在,这种“半野生”蟋蟀培育已经三年,对外批发价格为50元一只,平时也会有固定的客户来这里购买,今年出售价格最高的一只是2000元。

  在孙女士看来,和野生蟋蟀相比,这种“半野生”蟋蟀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白虫’是从没有见过土地的。”她解释半野生蟋蟀和“白虫”的区别。

  【发展】

  与蟋蟀相关的用品生意火爆

  蟋蟀吃饭用的指甲大小的“盘子”、喝水用的“吸管”、住的瓦罐“房子”、吃的“大餐”,还有捕捉蟋蟀的网兜、竹筒、手电筒、头灯、雨靴、挎包等,一应俱全。

  一位摊主说,要配齐这一套至少得100元。据他介绍,这个收购季下来,仅卖这些蟋蟀用品,就能赚五六万元。

  在交谈中,有名男子买了三箱蟋蟀住的“房子”,一箱180个,共计540个。

  杨振民家也开了这样一个蟋蟀用品店,下午4点左右,河南商报记者在他的店面看到,前来购买物品的人不断。

  除了蟋蟀用品外,市场上连一张桌子、一把凳子、路边一块地儿,租用一天就要花费50元钱。

  外地客商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诊所、旅游等生意的兴起。

  仅住宿一项,以村中唯一的商务酒店为例,一个月下来收入能达到五万元左右,因为房源紧张,有的客商只得到村民家中居住。

  【声音】

  机遇还是危机

  眼下,捕捉蟋蟀靠全面覆盖、地毯式搜索,在村民收入增加的背后,是一个蟋蟀繁衍的生态链。如果蟋蟀幼虫和母虫跟着遭殃,生物链的一环就会终结。

  有专家担忧,看似是害虫的蟋蟀,在生物链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过度捕捉,会破坏生物链,甚至引起鸟类减少,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物种。

  也有人认为这对于村民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产业链形成来说是一次机遇。如果延津蟋蟀市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必会利于当地经济的提升。

  在微博上,面对“村民捉蟋蟀月入四五万”的消息,许多网友也纷纷发表看法。

  @鹦鹉洲:辞职捉蟋蟀算了。

  @菜小营:上次骗我谈恋爱,现在又骗我抓蛐蛐儿,能不能实在点?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家乡的蟋蟀不错,欢迎收购。

  还有网友表示了担忧:

  @yuanyuanpink:多抓几次,只怕蟋蟀也要变成保护动物了。

  延伸

  蟋蟀和蝈蝈有啥区别

  蟋蟀:北方人俗称蛐蛐,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时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在生物分类中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约有1400种,我国已知的有30余种。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秆上爬行、栖息、觅食。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盘子;致富手段;村民;房子;半野生

村里的蟋蟀生意 卖蟋蟀吃饭用的“盘子”等成村民致富手段

21年的蟋蟀交易史,让德士村声名大噪,有人开始想办法,选择人工养殖,收入也甚为可观;也有人开始凭借“火眼金睛”,培训学员,辨别蟋蟀。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在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上,多家摊位明确写着:“此摊位禁止贩卖白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