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土油画男画风独特名气走高 村里乡亲们何不借势振兴家园

2018-05-25 20:01:00来源:央广网

  开篇语

  乡野繁花,是广袤农村自然生长、各色各样的小花。它们虽然不如那些被人们栽培在园子里,刻意打理、尽心呵护的名花那么娇艳、金贵;但它们自立、倔强,不论扎根的土壤多么贫瘠、经历的风雨多么狂骤,它们依然如期盛开,蓬勃向上、漫山遍野,秀给壮阔的山河。

  今日开篇的系列报道《乡野繁花秀山河》,主人公就是“乡野繁花”似的乡土文化人才。他们或书或画,或诗或文,或说或唱,凭着满腔的热爱、坚韧的毅力,主要通过自学痴迷于文学艺术。他们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欢欣。我们随手采撷了十数支呈现在这里,期盼人们了解和赏识、关爱并思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有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土文化人才。让我们重视发掘、培育和壮大这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以此带动和营造成千上万个乡村兴起浩荡的文明之风。

  从湖北仙桃市城区到熊庆华居住的永长河村,开车约一小时。路上风景平淡,直到一座绿尖顶的房屋出现、又围着院落伴着水塘,让人眼睛一亮。果然,这就是乡土油画男熊庆华的家兼工作室。

熊庆华的家和室内设计

熊庆华的家和室内设计

  熊庆华说房子是他自己设计的,落地玻璃窗、欧式木质百叶帘、旋转楼梯立柱上的格栅书架、墙上装饰着油画作品、墙角是堆满各色油画颜料的架子,窗外池塘上有雕塑、喷泉……这一切,让人恍惚感觉:这不是在农村吧?

  看上去显得安静的熊庆华,实际上有颗天马行空的心。小时候,他在放牛的时候就暇想:哪天我能成为大画家呀?!他说这是他一直以来常常夜里会做的梦。

  那时,他的小伙伴中只有他的表哥会画点广告画,但熊庆华看不上,觉得表哥画得俗气,而且只会照着图片或相片画,那根本不算什么。而他的意愿是要画自己的东西。

熊庆华的绘画作品

熊庆华的绘画作品

熊庆华的绘画作品

熊庆华的绘画作品

  在镇里上初中的时候,熊庆华经常在镇上溜达,故意向大户人家敞开的大门里靠,瞄几眼那些门厅里正中悬挂的一幅幅中堂画,其中不少是古代名画的复制品,让他大开眼界。熊庆华至今还记得看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的震撼感。

  自小爱临摹小人书的他,跃跃欲试,情不自禁地抓起毛笔,想学着古人画山水。很快,他发现,自己的家乡处于平原,别说古画里的巨峰壁立、飞瀑湍流没有,就连个山包也不容易见到。如果想画这些,就只有照着别人的画,“这不是我,不是我想要做的”。

  熊庆华很快意识到他要表现的是他熟悉的生活,是那些有趣的奇思妙想。他觉得水墨线条不好驾驭,于是转向尝试块面色彩。最初的色彩是水粉,有张白纸就能上色,然而,画在纸上的不容易保存,有些好东西很快就不见了。他悄悄动了画油画的心。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那时候不比现在,油画材料不好买,更重要的是,十几块钱买一小管的炳稀颜料,在他看来太奢侈!为了省钱,他自己制作画框,用白布做画底。他还通过朋友找了份清晨送奶的工作,这样不会耽误他大把的画画时间,还能有一些经济收入。

  画画时的熊庆华喜爱有声响,一台收音机陪伴着他。他说他一直是一边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一边画画,不知听坏了多少台收音机。似乎听着新闻,他脑海里就海阔天空,就连上了无边的世界,任他肆意驰骋。

熊庆华边听广播边作画

熊庆华绘制的油画

  对话熊庆华

  熊庆华的画,题材大都来源于他身边的生活,有欢快游戏的乡村少年、有喜爱打扮的农家少女、有在满载收获的拖拉机上嘻嘻哈哈的农夫、有在农贸市场上计较斤两的买卖人,还有捕鱼、抓猪、骑牛等生动场面……熊庆华每每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最生动的瞬间,然后用画笔把它定格。

  有人说熊庆华是农民梵高,但熊庆华说他受毕加索影响更大。“毕加索把人和物都简洁成一个个方,再奇妙地组合,这些都吸引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不过现在,是熊庆华告别梵高、毕加索,画出自己的时候了。他说现在正是自己创作的旺盛期,无数想法萦绕在脑子里,“需要三头六臂才能完成我所有想做的事情”。

  “你这样努力,目标是什么?”

  “当大画家。”

  “你的画已卖到北京,北京画廊已多次办过你的画展,你想迁去大城市吗?”

  “不想,离开这里我可能就画不下去了。”

  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熊庆华没有半点迟疑。

  时鸣随评

  熊庆华跟诸多成名在乡里的文化人才不同,没想着就势迁往城市以离开穷乡僻壤、去过乡邻们羡慕的美好生活,而是明确要留在乡村、就地实现他的“大画家”梦。显然他考量了如何更有利于他的油画创作。他的油画题材几乎源于乡土,田里收稻、河里捕鱼、农市交易、骑牛拉车、拖拉机上路、农家少年玩耍,这是他自小熟悉的生活。留守此地,作画的氛围是广袤的乡野、淳朴的乡民、入耳的乡音,灵感可能随时迸发,也无忌于“天马行空”;而进入大城市,林立的高楼、喧嚣的街道、难免的应酬,真可能阻隔、碾压甚至穷尽他那些夸张奇妙的略带粗糙的原生态式的画风。

  如此来看,留守乡村于他利好。那么,于这个乡村呢?是不是同样利好?已有几多见识的熊庆华自然这番肯定。故当记者问他对乡村有何贡献?他一再说“无形的贡献”“无形的资产”。似乎这里的乡里乡亲,尤其是村干部们也开始意识到了。面对眼皮下这位本土画家,一日比一日有名,慕名而来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可以有两种心态和选择:一是羡慕、旁观、看热闹;二是借鸡生蛋、借势发财、借力振兴。前者当然不用做什么,洇下口水就行。后者则要费番心思,尤其是付诸行动。譬如可以以熊庆华新建的油画工作室兼美丽家园为轴心,整顿周边环境,让河汊更清澈起来,地里的油菜花连片种植更绚丽惊艳,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餐桌上摆出当地有机食材烹饪的佳馔……这里可以是写生基地、摄影胜景、乡村游乐园,美丽乡村便能应运而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干部群众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找抓手,而乡村文化人才就是有力的抓手之一,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能不能脚踏实地干起来。

  总策划:史敏

  本集策划:史敏、张毛清

  本集采访:史敏、靳雷、张毛清、何鹏

  本集撰稿:史敏、靳雷

  本集摄制:何鹏、杜虎

  本集摄影:杜虎

  本集责编:刘智力

  新媒体编辑:汪群均、曹畅

  新媒体制作:白晨

编辑: 孔明

乡土油画男画风独特名气走高 村里乡亲们何不借势振兴家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