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村里的猪圈、鸭棚拆不拆?这事不能“一刀切”!

2018-11-07 19:26: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人民日报》近期收到山东费县养殖户来信反映:“山东临沂费县去年起开始了一场清理养殖场的行动,理由是为了环保。从出发点来看,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支持的。但是个别工作人员存在粗暴与蛮横行为,以及不顾实际‘一刀切’的情况。此外,目前大多没有补偿措施和帮助农民发展其它产业的措施。许多农民以养殖作为增收产业,现在这种清理方式影响到老百姓的饭碗。”

  据了解,今年8月17日,山东费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费县畜禽养殖“三区”修订方案的通知》,全县畜禽养殖清理整治深入推进。有的养殖户的猪圈、鸡棚、鸭棚就被拆掉了。对于读者反映的问题,费县多个乡镇街道承认养殖棚舍本可以转产或搬迁,但有些依然要求拆除,这既有环境保护的考虑,也有上级检查的顾虑。另外,一些乡镇街道对于一些帮助养殖户改行转产的具体思路举措,却是语焉不详。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势在必行,特别是只要禁养区规划合理,该退出的必须退出。与此同时,如何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在推进畜禽养殖清理整治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找到新的增收致富门路,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农民日报》:环境与“猪”,不能只顾一头

  类似费县这样因环保而起的争执近期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地方禁止种植某种农作物,或者将原本黑臭的小河沟填埋了等等,都是在环保的名义下进行的。但也说明,在处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生计之间的矛盾时还不那么稔熟,方式方法上依然透着简单粗暴的痕迹。乃至一些地方出现“一刀切”拆猪圈鸭棚的情况,也不能说不存在懒政的可能。

  这次费县拆棚之争很具有代表性,可以说将一些地方在环境保护中面对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比如政策执行中的前后衔接问题,以及当下与长远的关系问题等等,都是非常明显且普遍的。

  政策的前后衔接问题,在改革过程中较为常见。就乡村的发展而言,过去更加注重速度和量,如今更加要求发展的质量。因此不能再走量的扩张的老路子,必须转型升级。化肥农药减量如是,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亦如是。

  长远与当下的关系,也不难理解。从长期来看,环境保护是有利于乡村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的,这一点费县很多养殖户也都承认。但是从当下来看,又确实与一些农户的现实生计相悖。就拿家庭养殖来说,相当一批养殖户是外出务工经商无门,回家种地又无多少收入的情况下,综合考量了当地的资源条件、家庭劳动力情况等等做出的选择。就现有的发展条件和农户的认知水平来说,已是最优选择。一些养殖户甚至全家都“拴”在棚舍上了,在没有更好的出路的情况下,贸然拆棚,阻力可想而知。

  诸如费县拆棚引起的争执,总体上来说是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矛盾。关键是要厘清,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生计是否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环境保护是目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是目的,应该说,这中间在方式方法上还有很多可操作的余地。

  比如在处理养殖污染这件事上,有的地方就是通过合作社或者联户的方式,将畜禽粪便转移到庄稼地里进行“消化”的,既肥了农田又改善了环境,一举两得。这方面农村有很好的传统,比如将脱粒下来的稻壳拿去垫猪圈,既不浪费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的发生,养殖户种植户都很积极。一味地拆棚限制发展,并不能获得长久的环保效果。畜禽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农民又会有发展养殖的冲动,如此反复,对于地方也是一种消耗。

  各地在落实环保政策的同时,将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得充分了、做得贴心了,农民的认可度就高了,改革的摩擦力自然就小了。当然,一个小小的猪舍鸭棚,看似简单,牵扯到的却是农村的方方面面,因而并不是一两个部门举举手就可以实现的。就拿联户处理粪便来说,涉及到的也是农村经济组织化的问题,非经长期细致的培育不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有长远眼光,系统思维,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乡村的经济社会体系,而不是临时来了问题临时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人民日报》:为群众想得更细致些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发展,总是在面对矛盾、化解矛盾中推进的。农村改革发展事业尤其如此。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各地基础条件不同,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发展阶段各有差异,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都会遇到具体的矛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一直是增产增收,各地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钱袋子鼓了,农民笑了。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要求。农民增收仍然是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群众“生态宜居”的美好要求越来越迫切,“产业兴旺”不能再走量的扩张的老路子,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型升级。

  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往往意味着换脑子、改路子、转场子,不仅领导干部要有新理念,农民群众也要有新认识。然而,观念转变、产业转换,都要一个过程,而且农民兄弟比领导干部的这个过程还要长一些。因此,这个过程不可省略,不可动不动就一声令下“一刀切”,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和群众一起算算账、想想辙。比方说,耐心细致地算算生态账,生态账是长远的子孙账,也是眼前的经济账;比方说,设身处地地和农民群众共同寻找新的致富门路,等等。

  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充分了,改革的摩擦力就小了。让群众了解政策、相信政府,我们的改革举措就能够赢得群众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进,最终使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拥护者。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3日19版)、《农民日报》(2018年11月07日03版),文章略有删减

  中国乡村之声转载编辑:白晨//责编:李雨楠//监制:曹畅

编辑: 孔明

村里的猪圈、鸭棚拆不拆?这事不能“一刀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