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晓事一桩]农村大喇叭涌现 如今很多人爱听广播

2017-02-24 23: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就在这一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湖南省十几家县市广播电台达成“村村响”合作意向。湖南很农村可以通过乡村大喇叭收听到中国乡村之声的节目。这两年农村大喇叭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农村重新普及起来。

  以前村口大喇叭里经常广播通知一些消息,读读报,播放个会议通知,还有戏曲节目也非常受欢迎。但是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对大喇叭渐渐陌生,农村广播大喇叭还有用吗?

  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天晓:

  “这年头,谁还听广播?”这个问题我还真被问到过!那一刹那,我脑海中闪过无数条听广播的理由以及听广播的人群,捍卫职业尊严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但我很快明白,即便我把这些理由一股脑全说出来,依旧不能解答提问者的疑惑,因为在他心里,真正质疑的是在人人点点手指就能通过互联网瞬间获得海量信息的今天,广播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否还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这个向我提问的90后农村小伙可能不知道,在中国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借助村口大喇叭传出的广播曾经是那么辉煌。那时,每天清晨村里的大喇叭音乐一响起,人们听着那旋律强劲的音乐声,下地干活特别有劲。那时候,中午吃饭大家就围坐在大喇叭底下听着广播传来的中央惠农政策、农技知识;夕阳西下,小孩子们就守着广播大喇叭等着听电影录音剪辑、小说连播。当年高悬在农村电线杆头的高音喇叭,是信息闭塞的乡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它融入了乡村人的生活,寄托着淡淡的乡愁。

  时间在飞速前行。有了电视、通了互联网,村里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越来越多,逐渐替代了曾经说一不二的大喇叭。村里人对大喇叭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这才有了农村小伙的疑问。

  可是农村广播大喇叭真的不需要了吗?

  2016年7月4号的那个清早,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的舒采祥记忆犹新。这一天一场大洪水袭来,舒采祥在县城的店铺里洪水几乎贴上了天花板。这里不仅是舒采祥每天会来的地方,而且也堆放着300万的货物,这可是舒采祥全部的家当。舒采祥回忆,就是因为自己清早听了广播大喇叭里发出的洪水预警转移信息,及时转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乡村广播大喇叭在这样一个时代一样体现出了应急、便捷和权威性,这是其他媒体都不能兼具的特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就在这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的“村村响”工程合作研讨会在湖南韶山举行。目前在湖南省,已经建设投入资金5.8亿,建成县级播控平台95个,村级广播室26332个。湖南已经率先让农村广播大喇叭通过“村村响”工程,走出老一辈的回忆,来到年轻人的眼前。

  可是大喇叭响起来了,广播还能像过去那样传进人心吗?

  现在的知识传播途径很多,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通过电视、通过电脑、通过书籍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文化技能,但是村民每天用于了解这些知识的时间有限,就算村里有远程教育、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等公共学习场所,但这些似乎都形同虚设,没有几个人去听、去看、去了解。

  如果有了大喇叭,我们可以每天定时播放一些农技知识,讲讲国家大政方针,说说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让村民在一边干活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知识。

  如今,时代变了,大喇叭失去了原来的特有功能,但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传播形式,在传递中央惠农政策、讲解农技知识的同时也能把村里的男女老少凝聚在一起,那么心聚起来了就能找回一起拼搏奋斗的存在感,美丽乡村才能更精彩。

编辑: 王肖军
关键词: 大喇叭;农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