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三农时评

央广网

[他们首先是劳动者]让梦想激励每个农民工前行

2015-05-03 10:23:00 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内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了今年的表彰大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从这次大会表彰的人员来看,在全部表彰的2968个人选当中,农民有593名,占总数的20%,而在农民的人选当中,又有农民工大约30.4%,比上一届提高了17.7个百分点。突出了国家对农民工的劳动价值、劳动地位的尊重和肯定。

  农民工值得关注,是因为他们用辛勤和汗水,为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为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石;也为广袤的农村大地、为自己的家乡父老送去了财富和新观念。农民工用劳动连接着城乡,用劳动为缩小城乡差别、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默默做贡献。劳动者最光荣。庆祝五一劳动节,全社会特别要向农民工致敬。更重要的是,表达敬意的背后,是对农民工真心的认同、理解、尊重、呵护,要让这种观念在我们头脑里牢牢扎根,并切实贯彻到工作实践中;要让广大农民工与城里人一样,在城市里实现各种梦想。为了营造全社会尊重农民工的舆论氛围,中国乡村之声通过全媒体渠道联合推出五一系列评论《他们首先是劳动者》。

  第五篇:《让梦想激励每个农民工前行》,撰写:瞿长福(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

  瞿长福:农民工这个巨大的群体,在伴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中、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中,既有催人进发、给人希望与力量的美丽梦想,又有充满坎坷让人心酸不平的艰苦经历。

  这种艰苦经历,从农民工名称的变化就可略见一斑。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珠海等沿海经济特区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内地大批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而获得劳动力自由转移之便的农民外出打工,掀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打工潮。

  这一时期,社会对农民工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他们甚至被简单粗暴地冠以“盲流”称呼。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农民工不再被称为“盲流”,而代之以“民工潮”。这一时期,农民工的地位与待遇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关注。

  9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代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期到来。农民工被改称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异地务工人员”,但农民工的待遇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农民工社会身份地位正式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的城镇化推进以及户籍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出台,农民工待遇有了明显提高。

  从“盲流”到产业工人,农民工身份的变迁,既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民工个人梦想不断演进、升华、实现的过程。

  中国梦,也是农民工的梦。农民工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一个群体,当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问题解决之后,如今,他们的梦想又有了新的内容,除了经济上更加富裕,更希望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

  梦想与社会条件息息相关,与社会进步环环相扣。农民工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农民工就像一个符号,象征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转型;农民工就像一座石碑,铭刻下这个时代所经历的欢乐、挫折与希望。今天,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继续创造条件,让每个农民工都能实现梦想,让梦想激励所有农民工前行。

编辑:孔明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地位;盲流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