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殡葬攀比:不能任其蔓延 必须制止

2017-04-05 08: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国多地举行节地生态葬集体安葬仪式,以骨灰自然葬为代表的新型生态葬引起人们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绿色殡葬逐渐深入人心。

  比如在今年清明节到来之际,北京市集体自然葬仪式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举行,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盛放骨灰的木质容器大约半年后就可以自然降解,骨灰随之融入大地。据了解,2016年,北京全市节地生态安葬比率达55.97%,这是历史上首次超过半数。

  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地,绿色生态的殡葬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日,江苏南京的12位老人在雨花功德园参加生态葬集体签约仪式。近年功德园每年销售的穴位中,传统墓穴只占1/3,剩下的则以墙壁葬为主。

  在人们倡导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的清明节期间,依然出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情况:比如在湖南某地,有人办白事花掉了几十万,相当于全家十年的经济收入;扫墓丧葬奢侈攀比的现象严重,一些殡葬从业者趁机诱导扇风,主推歪风借机敛财,有些家庭出现了办白事致贫的情况。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对此认为:家人去世,搞纪念活动也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活动应该简朴、庄重,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尊敬之情就可以了。而现在很多地方扫墓丧葬奢侈攀比的现象是歪风,违背了祭祀活动的本意,由此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这种行为应当被制止。

  党国英:现在有些农村地区兴起了花了很多钱,搞非常复杂的安葬活动,确实弊端很大:一是影响在世的人们的生活,影响孩子的教育,影响家人看病所需要的花费;二在农村兴起的这些活动,往往具有敛财的性质,事主家可能借机要收取礼金,有些地区装神弄鬼的人推动这种社会风气,自己敛财;三是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些活动和宗教活动不一样,这种风气弥漫开来,对整个农村社会、农村教育,对科学传播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确实一定得制止,不能任其弥漫下去。

  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并针对封建迷信,以及翻修旧坟、建设豪华墓地等现象进行了综合整治。党国英认为,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殡葬行为,刹住丧葬的奢侈攀比歪风,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党国英:有这样几个办法:一是党员干部自己带头,不要参与这种活动,自己要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我国有殡葬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要出章程,特别是对活动中出现的装神弄鬼、借机敛财的不法分子要打击,对不法商家要查处,对迷信的操盘手要追查,对他们的收入要清查,该纳税的要纳税,不能让某些人,特别是装神弄鬼的职业迷信的操盘手把别人搞穷,把自己搞富;三是要考虑我国支农政策的执行,特别是扶贫政策的执行要考虑和殡葬制度的改革挂起钩来,有些人借助活动敛财,又是贫困户,还要享受国家的补贴,这个政府在支农活动中要考虑这个问题,执行殡葬政策的农户,该给他支持,该给他补贴都应该去做,如果在这个方面不执行国家政策,甚至参与违法活动,有些国家的支持政策可以考虑不给他。通过这一系列办法,这个不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逐步扭转过来。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殡葬;攀比;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