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抓阄”定贫困户是典型的不担当、乱作为

2018-09-12 11: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精准扶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媒体最近曝光的两起事件中,就因为鉴定贫困户的方法不当,引起了一番讨论。某地将养猪补助发给了家里连猪圈都没有的人;而另一地,谁是贫困户全靠“抓阄”,结果15户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入选,引发巨大争议。谁是贫困人口?这事儿定得准不准,直接关乎扶贫工作的效果。

  扶贫是一项实打实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抓阄定贫困户,暴露的是扶贫工作中不实的工作作风,其根源则在于扶贫机制本身和干部作风不实。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无论是“假验收”还是“乱抓阄”,不管顶着多么冠冕堂皇的名头,实际上都是一种懒政。

  李国祥:抓阄确定贫困户肯定是不合理的。不管抓阄之后贫困户是真的符合贫困户标准,还是不符合贫困户标准,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了其他形式的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地方通过投票,把农民集中起来,投票来决定贫困户。从基层干部有时候很为难,很多农民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好像都符合贫困户标准,但是上面给的贫困户指标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当贫困户。在为难的情况下,就采取了抓阄或选举的方法确定贫困户。但不管是什么理由,这都是站不住脚的。

  如今,扶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触及的利益更趋复杂,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确保中央政策举措落地,基层的担子越来越重。李国祥认为,有些复杂工作不能简单化,精准做好贫困户评定,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石和前提。确保贫困户认定“一个不少、一个不错”是基层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国祥:我觉得要严格标准,在程序上要合法公正合理。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评定,再交给村民评议,然后公示。

  整个程序保证合规才能够让精准扶贫做到扎实。需要基层干部把工作做得扎实,把国家政策要吃透,严格按标准程序,要能够经得起老百姓讨论。基层干部要转变自己的思维,应该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化。

编辑: 孔明

时评|“抓阄”定贫困户是典型的不担当、乱作为

精准扶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媒体最近曝光的两起事件中,就因为鉴定贫困户的方法不当,引起了一番讨论。某地将养猪补助发给了家里连猪圈都没有的人;而另一地,谁是贫困户全靠“抓阄”,结果15户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入选,引发巨大争议。谁是贫困人口?这事儿定得准不准,直接关乎扶贫工作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