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扶贫干部有“本领恐慌”怎么办?

2018-10-17 14: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季盈盈)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据《半月谈》报道,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而一些扶贫干部在应对乡村治理现代化、产业扶贫项目安排、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一些驻村扶贫干部扶贫经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先天不足”,“本领恐慌”加剧。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硬仗,只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高超的本领,有攻城拔寨的招数。本领不是天生的,一些扶贫干部出现“本领恐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方面,不少驻村扶贫干部从校门到机关,基层实践经验较少,与“三农”打交道机会不多,对农业农村农民情况不熟悉,有知识贫乏的恐慌,有经验不足的恐慌,有环境不适应的恐慌。

  另一方面,也有学习时间普遍不足的原因。“下乡、开会几乎是扶贫工作的全部内容,占据了所有时间,哪还能顾及学习?”这是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肺腑之言。基层扶贫干部深感“委屈”:只让一头扎到村里,没有机会出去学习新理念、新模式,哪来的新做法?一位在深度贫困地区驻村的扶贫队员说,驻村以来参加的培训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并且只是在县内集中学习,很少有机会同外界深入交流。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考虑扶贫干部。

  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各项扶贫政策、扶贫资金、扶贫措施都需要干部去推动、去落实。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干部的身影。如果扶贫干部“本领恐慌”,他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就可能因为知识技能等原因,做出错误的决策,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对打好脱贫攻坚战,肯定是十分不利的。

  对此,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认为,加强学习是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因为没有开阔的视野就出不了好点子。比如,外出学习培训不仅是脚走出去就可以,要带着当地扶贫短板、问题,以及宏观分析的眼光,实现“脑袋”走出去。

  专家建议,扶贫干部可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梳理自身短板,形成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上级部门可以综合考虑,按照学习主题安排深入学习考察,保证学习效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帮扶干部就是贫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他们如果自身存在问题,自身都跑不快,怎么能够带着群众快跑起来?所以,地方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干部“本领恐慌”问题,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多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氛围;在真正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时,不仅要让扶贫干部“想干事”,还要保障他们“敢干事”“会干事”。

编辑: 孔明

时评|扶贫干部有“本领恐慌”怎么办?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而一些扶贫干部在应对乡村治理现代化、产业扶贫项目安排、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一些驻村扶贫干部扶贫经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先天不足”,“本领恐慌”加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