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加强监管 还农民一片远离“黄”“非”的净土

2018-11-21 11:3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四部门,联合修订并发布新的《“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办法对全国“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制度进行全新规范,细化,完善了“扫黄打非”举报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奖励程序与监督等内容,并将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我国不断打击农村涉黄演出,网上关停一批涉“黄”涉“非”网站,通过农家书屋、轻骑兵等方式丰富农民精神家园。但目前在广大农村,“扫黄打非”工作仍然十分艰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新修订的奖励办法有利于充分鼓励、调动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打击涉及“黄”“非”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同时,他也表示,对于农村的文化市场,相关部门一定要发动群众,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李国祥:农村的文化建设除了要进一步探索与农民精神需求相吻合的文化公共服务供给之外,重要的是加强监管,当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监管农村文化市场的国家队伍、国家监管人员相对较少,农村的范围又比较广泛,监管难度比较大,这种情况发动群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举报完查证,加大处罚,实行严格监管,这都是探索监管的有效途径。

  这次新修订的《办法》明确了属于“扫黄打非”举报奖励范围的16种情形,涵盖网上网下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新闻出版行业秩序的各类涉“黄”涉“非”问题。同时,明确符合举报奖励的条件如对举报非法出版活动的,最高奖励可达60万元;对举报涉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公德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应用的,最高奖励可达5万元。

  李国祥认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农村涉“黄”涉“非”违法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未来还要进一步规范整顿农村文化市场。

  李国祥: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不健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方面明显不足,市场迎合低级趣味,带有黄色的,甚至明显就是黄色的内容迎合了农村少部分,特别是没有价值判断能力的人口的需求,这样的状况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在局部地区和特殊场合出现了劣质驱逐优质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乡风文明建设百害而无一利,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农村的文化市场加强监管,规范整顿农村文化市场,不能让农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团队想表演什么就表演什么。更为重要的,政府应该更多的提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或者政府直接组织文艺团队,比如三下乡等,把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弘扬正气的文化送到乡村,把不健康、低俗的文化驱逐出农村的文化市场。

编辑: 孔明

加强监管 还农民一片远离“黄”“非”的净土

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四部门,联合修订并发布新的《“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办法对全国“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制度进行全新规范,细化,完善了“扫黄打非”举报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奖励程序与监督等内容,并将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