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评|加大对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 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2019-03-16 11: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了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乡村消费增速连续7年超过了城镇消费的增速,小村庄有着大市场。同时,随着城市打假治劣力度的加大,假冒伪劣商品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危害农村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这让我们不禁担心,农村的消费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更有获得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随之带来的是消费规模的壮大、消费门类的增加、消费频度的提升。就此而言,所谓“消费投诉”“打击假冒伪劣相关的报道”等绝对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消费环境的恶化,只是表明,“繁荣”与“问题”并存,依旧是消费领域的主旋律。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多地调查发现,部分农村领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相反,比如在家用电器等领域,品牌的、高质量的家电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农民的消费理念也在进步,正在从追求实惠到追求质量转变。这些都说明,农村的消费环境正在好转。

  多年来,消费投诉之所以居高不下,消费环境之所以未能出现质变改善,很大程度是因为,新的消费业态、消费场景、消费方式不断出现,而旧有的监管体系,却未能及时展现出必要的“适变性”。于是,当公共监管总是后知后觉、总是被动“追赶”,那么一些新出现的消费领域,必然会出现一段“失控期”,而这也是消费纠纷的高发时段。比如说,各种新式的小家电、各形各款的APP、各种形式的“网约经济”等等,这些全新的商品或服务,都没有现成的国家标准和管理经验可供参照,乱象颇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应当坚持问题导向,以制约消费扩大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使消费生产循环更加顺畅、消费结构明显优化、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加快建立健全层次高、覆盖广、约束强的质量标准和后评价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打击力度,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社会信心,积跬步、至千里,让农村老百姓消费得更加放心、舒心。

  

编辑: 方婧

时评|加大对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 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打击力度,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社会信心,积跬步、至千里,让农村老百姓消费得更加放心、舒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