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文明祭扫新方式 让清明之风更“清明”

2019-04-05 11: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聚合寒食节,又临春分好节气,也是一年感恩追思的时节。每到清明节时,人们总会来到革命先烈、已故亲人的墓前进行悼念,表达思念之情。

  中国乡村之声编辑季盈盈介绍说,古人说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描摹物候变化的基础上,也寄寓了清明节的文化意涵。“清洁而明净”彰显了“文明祭扫”的重要意义。

  回顾长久以来的传统祭扫方式: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上供品,而事实上,在集中祭扫期间,这些方式不但污染空气,还有可能引发山林火灾。

  这几年,随着政府大力倡导,民众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清明文明祭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逐渐取代了老传统,成为清明祭扫的新风尚。比如,河南郑州市委网信办创新网络宣传的载体和形式,在清明节前推出“清明寄思”小程序,让网民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寄思,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表达对先烈、已故亲人的缅怀之情。这也让因为种种身不由己的原因,不能回家祭扫的人们有了寄托哀思的平台。再比如,骨灰撒钱江,作为一项新型生态葬,尽管远谈不上普及,不过数字的变化,还是透露出观念的转变,社会公众思想也越发开明。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社会接受度不高,150个名额每年都不满,而随着大家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去年有了129例,今年一天之内所有名额全部报满了。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选择“江葬”者的家属祭扫,有关部门专门设立了一座骨灰撒江纪念碑。这样一座纪念碑不仅彰显了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对新时代文明殡葬的崇尚与褒扬。

  事实上,新方式不仅没有影响清明这一传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反而提升了节日的影响力,强化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意识。从实际效果来看,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柳暗花明,用鲜花寄托哀思,用植树表达思念,应情应景,远比又燃又放更有意义。慎终追远,最终是警示自己、教育后人。所以,少点套路、多些真诚,文明祭扫,让清明回归“清洁而明净”。

编辑: 方婧

文明祭扫新方式 让清明之风更“清明”

回顾长久以来的传统祭扫方式: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上供品,而事实上,在集中祭扫期间,这些方式不但污染空气,还有可能引发山林火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