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之声组建农民观察员队伍
2014-09-28 10:38: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说句实在话,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们那里的山村,到现在的交通工具还是毛驴,你们想象不到有多么贫穷。”在众人面前,来自宁夏中宁的农家汉子杨生录,两句带着浓重西北口音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开始哽咽了。
9月23日下午,杨生录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29位农民观察员一起,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农民观察员见面会。
除了因为第一次来北京有些激动之外,杨生录迫切希望外界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关注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而他,因为通过广播,与中国乡村之声结缘,并且出乎意料地成为中国乡村之声招募的首批农民观察员,他觉得父老乡亲们终于找到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门。
让农民做观察员,这是中国乡村之声于2014年8月正式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让农民的声音通过广播表达出来。让农民说自己的生活、故事、观点、希望,从农民的视角来观察农村的政策落实、发展变化,也让他们的声音成为当前社会主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经过接受报名、初步筛选和选拔之后,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成为中国乡村之声的观察员。这些人中,有的纯粹务农,有的是兼业农民,有的是乡村医生,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在城市打拼多年的进城务工人员,有的则是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来自最基层,说着最朴实的话,过着最平凡的日子。但是,他们都怀着一颗与时代共进、与社会沟通、向外界表达思想的心。
(农民观察员拍照也有利器)
作为一名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农民,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李鹏飞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收入,还关心着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他在观察员见面会上就开始呼吁,农民要种良心菜,不能把打了农药的菜卖给城里人,把不打农药的菜留给自己吃。
来自北京密云的王晓凯和大学生村官孟炳淋,一个在做生态鲟鱼的养殖,一个在村子里搞无公害农业合作社,两个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给更多的农民借鉴。
来自河北农村的张爱军,与丈夫一起在北京打拼,从小小的村卫生室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拥有了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并且因为突出贡献而于2011年拿到了北京户口。
每一位观察员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她)们期待用自己的经历和视角去影响更多的农民。
那么,为什么要招募这批农民做观察员?他们会做些什么?
在见面会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史敏谈到,“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让农民说话,这是中国乡村之声一贯的宗旨。中国乡村之声这个平台,既是党和国家的,也是农民朋友的。挑选这30位来自基层、农村的农民观察员,就是为了把中国乡村之声打造成为农民的话语平台,在节目中增加基层农民的声音,使节目更贴近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服务‘三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史敏与中国乡村之声农民观察员合影留念)
关于农民观察员需要做什么,史敏表示,农民观察员可以做好三个“观察”,一个是做到“上情下达”,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是否在基层落实到位了,我们的观察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因为中国乡村之声会及时报道国家的惠农政策,观察员们听完节目,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告诉身边的农民朋友。再一个则是“下情上达”,就是把基层的情况反映给中国乡村之声,通过这个广播平台传递农民的真实声音。第三个则是对中国乡村之声的节目进行观察,监督节目。
编辑:郅怡婧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