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 > 最新动态

央广网

[记忆乡愁]传承:后继无人的苗族织锦技艺

2015-10-12 15:39: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它是来自贵州深山的天籁之音,它是来自云南丽江的远古遗音,它是正在消失的乡土文化,它是来自你我内心的成长记忆。文化薪火,世代传承。从今年6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老年之声面向社会征集富有地域特色或者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金秋10月,中国乡村之声选取部分作品,介绍我国各地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记忆。

《苗族织锦》背带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贵州省凯里苗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63%,是国内苗族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除城镇街区外,到处都有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些乡村苗寨都盛行织锦之风。织锦技艺以母传女的方式世代传承,至今仍保持着苗族先民故地---荆楚地区织锦的古老技艺,即通经断纬法织彩锦,通经通纬法织素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织锦

  凯里苗族织锦过去用麻、丝,现在用棉、丝,也有棉、丝混织的,以丝织的丝锦为上品。丝锦最精者首推舟溪“中裙苗”的背带细丝锦,其用丝之细,每平方厘米达到60经、90纬的高精密度,手感轻柔润滑,纹样光鲜。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一边梳一边拉线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拉线

苗族织锦制作过程:梳线

  凯里苗锦纹样丰富,有动物纹、植物纹、天象纹、器物纹、几何纹等类。动植物纹多取像大自然,经过抽象处理, 显得十分夸张、生动、传神,主要特点体现在动物的头、角、足、爪、眼睛、毛上;尤其是菱形纹的频繁合理运用,使得构图严谨规整、饱满对称。再加上巧手细作,工艺精湛,更凸显图案鲜洁明快, 统一和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极好的装饰效果。因此, 织锦和刺绣、蜡染、银饰一起,被广泛用于苗族服装的构件和饰物, 从而营造出林林总总、千姿百态、蔚为大观的苗装世界。

纺纱

纺纱机

  凯里苗锦是苗族传统技艺的奇葩,历史悠久, 文化蕴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

  目前,贵州省凯里苗族传统织锦技艺已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原因主要是年轻女子不是忙于读书赶考,就是在外打工挣钱,观念因此大变,不愿学习费时少益的织锦了。(文 贵州省凯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来信来稿请寄: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邮编:100866,电话:010-86090353,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编辑:孔明

关键词:织锦;苗族;凯里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云南德宏开展织锦培训 传承“指尖上的文化”

(记者 马骞 崔汶)19日下午,杨淇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认真仔细地学习傣族、德昂族织锦技巧。”  芒市傣族德昂族织锦历史悠久、工艺精巧、色彩艳丽、图案别致,已经成为傣族德昂族群众集体意识和传统意识的综合载体。

2015-08-19 21:55:00

男子趁下班偷学织锦两年 只为和妻子守在一起

丈夫本是印刷工,为了能和妻子在一起,趁下班偷学织造手艺,两年多居然练得“青出于蓝”,也被聘用了。

2012-08-24 09:36:00

祖传的织锦里藏着瑶文收集120多文字片段

生活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少女,在出嫁之前必须学会织锦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一床“八宝被”是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最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家在瑶民编织的精美“八宝被”上,认出了疑似瑶文字的书写符号,到目前为止,收集到了120多个文字片段。

2012-07-30 15:24:32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