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 > 征文作品

老昆明的玉溪街

2014-10-10 11:09: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和现在的道路比起来,旧时昆明的街道大多很小很窄,宽大的路很少见。这里要说的玉溪街,就是一条小而短的街,也是一条消失于今日昆明的街。由于城市变迁太快,此街的确切位置难以说清。回想起来,从玉溪街出来,走不了多远就可达到当时的今日楼,也就是现在的忠爱坊附近。

    溪街两边多是煮品店、包子铺和卤菜店,也有几家饭店。这些店铺都是玉溪人开的,故名玉溪街。一走进玉溪街,煎炸卤煮各种香味,立马飘进你的鼻子里,刺激你的味蕾,满耳听到的都是正宗玉溪腔的吆喝声。这边才叫着请进,那边就把你拉进店里了。你一进店,店员就赶忙擦桌子、抹地板、送茶水,问你要吃什么。不多时,你点的餐就送上来了。

    这些小吃店服务态度好,味道更是不消说:鸡丝饵丝、过桥米线、鳝鱼叶子米线、小锅煮品、卤鸡脖子、卤鸡头、卤鸡蛋……过了几十年,还是让我回味无穷。还有包子铺的正宗破酥包子,直到咬下去都是层次分明,口感酥松。除了有包白糖火腿、芝麻等的甜馅破酥包子外,还有包着鲜肉、香菇的咸馅包。咬一口,鲜美的馅汁流进嘴里,暖暖的,感觉很爽,比现在的包子不知好吃多少倍!

    整条玉溪街飘荡着浓浓的美食香气,足以诱出你肚子里面的“馋虫”,叫你不得不坐下吃上一碗再走。不过,你在玉溪街呆久了,还能学会一些“煮品术语”。比如有人说“鸡丝米线免红”,就是说别放辣子;若说“鳝鱼米线免底”,意思便是不要放花椒等;至于“一碗清汤米线免青”,则是说不要搁葱花韭菜等青菜。不知为何,现在的昆明人不再用这些术语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外婆去玉溪街。我们总会先吃一碗米线或面,然后再到包子铺给家里人买十来个破酥包子。特别的是,过去是用荷叶来装包子,而不像现在用塑料袋。听大人说,那些新鲜的荷叶,用清水洗涤后就放在包子铺中备用;你买得多就用大叶子包,买得少就用小叶子包。临走时,店家还要对你说声“慢走,下回再来”,让人觉得和和气气的。

    热闹的玉溪街,到了夜里会露出它恐怖的一面。店家晚上把火捂着,以免去次日生火的麻烦。于是,每天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好多流浪汉和乞丐(昆明话统称为“花子”)就会在玉溪街的火炉旁睡觉。这些可怜的人大多饥寒交迫、身患疾病,玉溪街的微微的炉火提供不了足够的热量,差不多每个冬晨都要拉出一两具死尸。现在的年轻人老是艳羡绮梦般的民国时期,这一面恐怕是他们未曾想到的吧。

    说起来,我这个久居昆明的人,出生至今七十多年几乎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正是昆明话所说的“家乡宝”。不过,即便如此,随着城市景貌的纷纷改变,有时我出门都害怕会迷路。对我来说,所谓的“乡愁”,仿佛是身在新昆明、思念老昆明的一种心理吧。虽然现在的昆明还是见得到老地名的标志、传统食物的名称、重建仿造的旧式建筑,但很多东西就像电脑打印出来的简化字体那样,看起来很像却全然不是。

编辑:郅怡婧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