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 > 征文作品

遗落在端午里的风景

2014-10-10 14:12:00  来源:央广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总有一把这样的扇子——精美的扇面绘有一朵生动素雅的兰花,一经晃动,便会渗出淡淡的桐油香。这把扇子伴我走过了无数个端午,也伴我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

    童年的端午里,已嫁的姑姑回来送节,礼担里除了粽子、糖糕、鸡蛋外,一定会有几柄崭新鲜亮的油纸扇。在泰和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已嫁的女儿端午回娘家送节礼,油纸扇是必不可少的。送的份数也是有讲究的,家中有多少位长辈就需要送多少把扇子。端午过后,酷夏将至,扇子自然也便成了人们纳凉消暑、赶虫驱蚊的必备之物。这不仅是对长辈的一份孝敬,更是对长辈的一种关爱。

    因了端午送扇的习俗,村子里,每家每户,油纸扇是随处可见的。饭桌上,竹床上,或新或旧,总能见着油纸扇。男人们到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一进家门,便寻扇子。油纸扇小巧而轻便,只需手腕稍稍转动,便能呼呼生风。风到之处,顿感清凉爽快,无比惬意。正是:“举处随时消酷暑,动来常伴有清风”。在那个年代,仅一柄薄薄的油纸扇便可以伴随乡间百姓度过整个炎热的夏季。

    在有月亮的夜晚,父亲搬张竹床,几张竹椅,放在院内。附近的邻里乡亲们便前来聚在一块纳凉,或坐或躺,扯着闲天,拉着家常。这时,每人手上便都会有柄油纸扇。讲到兴处,便举着扇子手舞足蹈。偶尔习惯性地用扇拍拍腿,驱赶叮咬的蚊虫。邻居兰奶奶则抱着小孙子,一边聊,一边给孙子扇着风。常常是,聊着聊着,扇着扇着,孩子便在兰奶奶的怀里进入了梦乡。这时,扇风的节奏便慢了下来,慢慢地,轻轻地,用扇拍打着孩子的背。在兰奶奶油纸扇的庇护下,没有蚊子的骚扰,孩子睡得很香。静下来时,都能听见轻微的酣声。

    我不知道端午送油纸扇的习俗具体源于哪个年代,但据县志的记载,我知道泰和油纸扇的制作在明代就有了。仅凭简单的材料,竟能制作出如此精美而实用的扇子。我不能不为祖先的心灵手巧而惊叹。此扇不但美观轻巧,而且风力要比一般纸扇的风力大两到三倍。整个扇子的制作工序颇为繁杂,如果细分,则要70多道工序。它的制作首先要采用节疏皮翠、嫩老适中、长势匀称的小山竹。截出一根根竹管,每一根竹管其中一段作为扇柄,扇柄以上的另一段竹管均匀破片开成几十条细竹丝,且正好要在竹节部位。即为“开丝”。在扇柄的竹节两侧各开出一个小孔,然后将这些竹料晒干晾透以防蛀。紧接着,便是截取较为坚实的毛竹,破开后削出一根根细竹条,穿过扇柄的小孔作为扇架。然后用细绳分上、中、下三层依次将竹丝连缀起来,固定在扇架两端,绷紧使扇肩弯成弓形,整个扇面与扇柄形成30度扇弧。油扇骨架做好后,用吸水性和韧性较好的棉纸或宣纸对扇面、扇底进行裱褙,扇子也就雏型初具。晒干后,在扇面上题些诗词,或绘以简单的花花草草,多半是“梅、兰、竹、菊”之类。最后涂上桐油或光油。此扇造型简单,美观大方,且价格低廉,经久耐用,不怕日晒雨淋,韧性很强,属精致实用的纯手工艺产品。一些养蚕人家还会特意精制上几把“蚕丝扇”,即把几天快要吐丝的蚕放养在扇子的骨架上,让蚕丝一层层网在扇架上,形成轻盈透亮的扇面。此为扇中极品,令人叹为观止。

    在我看来,油纸扇就像一位婉约的女子,沿着时光的隧道,从明清年间一路款款走来,古朴而韵致。在年年岁岁的端午里,带着女儿的孝心,带着浓浓的亲情,走进千家万户。一柄小小的油纸扇,寄托了女儿对娘家的绵绵思恋,悠悠情怀,传递着一份清凉,一份温馨,抑或还有几多乡愁,几许艾怨……

    光阴流逝,漂走了晨昏,漂走了岁月。我不知道,岁月的过往是否也将一层层掩埋许多属于我们的曾经。当有一日,忽然想起当年的油纸扇时,回转身来却发现它早已不见了踪迹。我跑了好几家商场,却也只寻觅到几把折扇,且不说工艺极其普通,无甚可道之处,摇来摇去也觉索然无味。放眼看去,一个个的全都坐在电扇下,空调下,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清凉与惬意。端午节,就更不用说有人送油纸扇了。没有油纸扇的端午,再也不是从前的端午。端午里的油纸扇,一直行走了几百年的一道风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突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那日,我终于沿着油纸扇的足迹,寻访到了祖辈历代制作油纸扇的姚家村。制作扇子的老艺人,已有70多岁的高龄了。当年制作油纸扇的作坊已然不在,制作的工具也早已遗弃。但老人还是在家中找出了几把珍藏已久的油纸扇。油纸扇仍是那般小巧,那般轻盈,一眼看去,颇有几分久违的亲切与温馨,一如回到那记忆中的童年。因存放时间过久,油纸扇的颜色早已泛黄,而老人却一直不舍得丢弃。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也是姚家村曾经的辉煌与自豪。老人告诉我,当年制作油纸扇可是该村每家每户的一个主打产业,销量非常好。现在早已兴用电扇、空调了,油纸扇也早就没有人再制作了。抚摸着发黄的油纸扇,老人不住地摇头叹息。

    老人的心情,我自然能够深深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是的,个人总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挡住时代前进的脚步。许多古老的习俗,古老的技艺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显然,油纸扇已然不见了它的风姿,带着徐徐的清风,带着悠悠的往事,逐渐消失在了端午里。而不知怎的,我却仍然希望,不久后的某个端午,我能像当年的姑姑一样,挑着礼担回娘家,除了粽子、糖糕、鸡蛋外,还能再捎上几柄光鲜亮丽的油纸扇……

编辑:郅怡婧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