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记忆乡愁传承 > 征文作品

央广网

襄阳花鼓戏 热闹的躲躲戏

2015-10-12 12:23: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它是来自贵州深山的天籁之音,它是来自云南丽江的远古遗音,它是正在消失的乡土文化,它是来自你我内心的成长记忆。文化薪火,世代传承。从今年6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老年之声面向社会征集富有地域特色或者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金秋10月,中国乡村之声选取部分作品,介绍我国各地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记忆。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湖北宜城市广播电视台朱可华 张三冬 卜昌宏 王倩)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襄阳花鼓戏在湖北省宜城源远流长,它始创于何时己无文献可考,根据五代传承人推断,其渊源可上溯至清道光年间。它最初被称为“地花鼓”、“花鼓子”,因该剧种曾受歧视遭禁演,艺人们只能躲在山野乡间里演出,故又有“躲躲戏”之称。它在不同的行政区划称谓也不一样,在宜城则称“宜城花鼓”,在襄阳则称“襄阳花鼓”,在枣阳则称“枣阳花鼓”等。直到1980年,原襄阳地区文化局才统一定名为襄阳花鼓戏。

  早期的襄阳花鼓戏只有“二小戏”(即小生、小旦)、“三小戏”(即小生、小旦、小丑)。它在发展中,受湖北越调、汉调、梆子等剧种影响,逐步形成了“四梁”(男角中的小生、小丑、老生、大花脸)、“四柱”(女角中的花旦、老旦、彩旦、青衣)。表演上以唱功见长,注重生、旦行的唱功;唱腔虽不复杂,但花旦要俏,正旦要稳,小生要平,花脸要粗,丑角要逗。其伴奏乐器仅锣鼓而己,所以俗称“打花鼓子”。

  襄阳花鼓戏的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特别是“一唱众合”的演唱方式,使人百听不厌,后又加入丝弦伴奏,以锣鼓烘托气氛,其节奏鲜明、气氛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襄阳花鼓戏传承人常建国介绍说:花鼓戏有很多调门,在民间流行的大约有好几十种,后来作曲家归纳四大声腔,有桃腔、汉腔、四平调,剩下所有的调门都归纳为彩腔。

  桃腔,是两句一版,曲谱用四四的句子比较多些,它的节奏比较慢一些。它既能唱欢快的,又能唱委婉低沉、悲伤地,过去唱样板戏《沙家浜》里面的沙奶奶出常的唱段。

  汉腔,是用得比较多的,常建国认为它最具有花鼓戏的特色,它一是打击乐伴奏,二是一唱众合。说土一点就是后面有人帮腔,烘托气氛。像最近花鼓剧团排演的“逼休“中唱的“恼恨…”,打算的算就需要帮腔。“错把女儿的因缘啊”,这个缘需要很多人帮腔。

  顾名思义,四平调四句一版。过去春节期间踩高跷、玩狮子、舞龙灯、划旱船、给机关、烈军属拜年,唱的就是四平调。它是用锣鼓家什,打击乐伴奏的,不需要带弦子等东西,流动演出比较方便。过去给军烈属拜年唱“我个…,来给军属…啊”。

  彩腔有很多小调,“补背搭”、“卖面包”、“放风筝”等等,有些调是一戏一调,所为一戏一调呢,它的调本来没有名称。像放风筝调:表哥放的…,表妹放的…,十八岁…,流芳…。彩腔调门多得很,民间年龄稍大一点的,随便就能哼几个彩腔调。

  初期的花鼓戏演出形式极其简单,戏班用高粱簸子在地上围个圈,演员即可“登台”演戏,这种形式俗称“地摊子”或“草台子”。 据考证:早在1906年,宜城就有花鼓戏班了,主要演些生活小戏。

  在上世纪40年代,宜城境内已有花鼓戏班50多个,演出剧目160多个,其中整本戏20余个。这些戏班子不仅在本县城乡演出,还流动到襄阳、南漳、枣阳、保康等地,有时还同外县的花鼓戏艺人合班演唱。各地花鼓戏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学习,使得襄阳花鼓戏日臻完善成熟,最终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当时,宜城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清(清戏)、二簧(山地二簧戏)、三越调(湖北越调戏)、躲躲戏唱得真热闹。

  作为主要流行区域,花鼓戏在湖北宜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业余花鼓戏班 “星罗棋布”,民间薪火传承大有人在。加之宜城的专业剧团,没有忘记传承襄阳花鼓戏的责任,在宜城的戏剧舞台上经常演出襄阳花鼓戏。而今,花鼓戏剧团的50多名演员已成为新一代的襄阳花鼓戏传承人。宜城市政府投入100万元,创编了大型古装花鼓戏《宋玉悲歌》、大型现代花鼓戏《任长霞》。

  襄阳花鼓戏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乘着党和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劲东风,宜城正以襄阳花鼓戏剧团为基地,全力抢救、保护、传承襄阳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当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来信来稿请寄: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邮编:100866,电话:010-86090353,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编辑:孔明

关键词:花鼓戏;湖北;躲躲戏

说两句

相关阅读

[记忆乡愁]传承:襄阳花鼓戏 热闹的躲躲戏

襄阳花鼓戏在湖北省宜城源远流长,它始创于何时己无文献可考,根据五代传承人推断,其渊源可上溯至清道光年间。它最初被称为“地花鼓”、“花鼓子”,因该剧种曾受歧视遭禁演,艺人们只能躲在山野乡间里演出,故又有“躲躲戏”之称。

2015-10-12 12:23:00

湖南花鼓送戏下乡100场 惠及乡亲过百万

2013-11-19 10:22:00

湖南经典花鼓戏电影《老表轶事》长沙开机

经演12年,几乎囊括了中国戏剧界各大奖项的湖南经典花鼓戏剧《老表轶事》即将登陆大银幕。7月1日,由湖南著名导演龚若飞执导,湖南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承制,湖南省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主演的湖南经典戏曲电影系列之《老表轶事》在长沙举行了开机仪式。

2013-07-01 18:01:15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