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最后的制秤匠胡松青
2015-10-12 12:32: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它是来自贵州深山的天籁之音,它是来自云南丽江的远古遗音,它是正在消失的乡土文化,它是来自你我内心的成长记忆。文化薪火,世代传承。从今年6月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老年之声面向社会征集富有地域特色或者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金秋10月,中国乡村之声选取部分作品,介绍我国各地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记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看得懂木杆秤的刻度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房炜)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主路1号,坐落着一家砖木结构的小店面。店面很矮,矮到大小伙子进门必须低头。店门上用粉笔写着“秤店”两个字。
走进店里,暗淡、破旧,拥挤,堆满电子秤、铅笔盒,还有挂着的几杆老式木杆秤。68岁的胡松青穿着老式汗衫,坐在桌子前,看着街上人来人往。
胡松青一个人静静的守着他的秤店
1987年,胡松青下海开了这家秤店,自产自销,至今已经28年了。说起制秤技艺,胡松青家可谓祖传,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制秤的。在他16岁那年,父亲带他进了当时的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黑白铁社工作。从此,他开始以做秤为生。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木杆秤为何物。但在胡松青的印象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农民分田到户,市场经济开始兴起,木杆秤的生意好得不行。
也正是在1987年,胡松青从合作社停薪留职,开始自己创业:做秤、卖秤。
胡松青:那时候生意很好,好到做秤都来不及卖。
纯手工制作的木杆秤
说着,胡松青演示起了给秤打秤花。只见他拿过一杆已经包好铜皮的木杆秤,用钻子熟练地在木杆秤上钻出一排孔,接着他又拿起一根铁丝,嵌入钻孔,迅速剪断、磨平。我们只是眨了几下眼睛,一整套动作已经完成。
胡松青:别看这小小一杆秤,做完一杆秤要三个小时。
胡松青向我们展示做秤的十几种工具———锯子、刨子、铁斧、铁锉子、凿子、钻子、墨斗。
胡松青在示范木杆秤的制作
做好一杆秤需要哪些工序?
1、选材。根据杆秤的承重选取木杆。
2、刨圆。手工刨圆,做到从小头到大头顺直圆滑。
3、浸渍。将木杆放入石灰池约半个月,木杆颜色转黑红色,如果想快,石灰池加碱。
4、包铜皮。晾燥后,在大小头包铜皮,在大头上打眼,安上秤钩、秤钮。
5、校秤。用专用砝码校压,用步弓划出公斤分度值,这是做一杆秤的关键所在。
6、钉秤花。先在秤杆上从前端到末端划一条直线,按计量部门规定标准,在直线上钻小孔,在孔上插入细软铅丝,用钉秤特用的“快刀”割断铅丝,然后轻轻敲一下,以便在秤杆上留下了“秤花”。
7、用油石水磨秤花。
8、上油擦拭。
做成一杆秤全靠手工打磨,从木头到成品,整整需要3个小时。
如今这些木杆秤成了工艺品
不过,在工业化时代,电子秤铺天盖地,木杆秤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门庭若市的秤店,从2001年之后开始门可罗雀。
胡松青:现在,全宁波会做秤的人,只剩下我一个了。
说到这里,胡松青有些落寞。
而更让胡松青感到寂寞的是,尽管制秤列入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范围,但却没有人愿意来学习传承这项技术。
胡松青:就连我的孩子,都没人肯学。
不过,木杆秤的消失,或许正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既然木杆秤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胡松青便把目标对准了工艺木杆秤。他把木杆秤变小,做成工艺品拿到集市上去卖,没想到因此大受欢迎。
胡松青:我打算继续把秤做下去,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技术,不能让它失传了。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来信来稿请寄: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邮编:100866,电话:010-86090353,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编辑:孔明
关键词:木杆秤;宁波;制秤匠
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民主路1号,坐落着一家砖木结构的小店面。店面很矮,矮到大小伙子进门必须低头。店门上用粉笔写着“秤店”两个字。
2015-10-12 12:32:00
中国(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今天在宁波洲际大酒店举行,恩培文化项目和对外汉语跨境平台项目分别以790%和966%的超募比获得了企业组和项目组的总冠军。
2015-10-30 21:37:00
记者从宁波检验检疫局获悉,截止昨天(28日),宁波保税区入境电子商务备货模式交易额达到20.13亿元,突破20亿大关。
2015-10-29 19:4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