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三中全会入乡村 > 简介
广播惠农之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
2014-01-17 09: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目前,“三农”问题被党和政府放在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从农村来看,改革的全面深化,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将使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作为以“公益性、服务性”为宗旨的国家对农广播频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传达政策、稳定社会,促进农村的改革与进步,在农村政治生活中发挥引导作用。对于政策的深入解读、政策为农民所了解、理解这一重要工作,中国乡村之声具有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完成这一任务,并将其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惠农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地方涉农单位,尽快让政策落地,让农民从观念、认知上了解国家对于农村改革的蓝图和对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是一项迫切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作为涉农企业,为农民进行公益服务目前已成为树立企业形象、完成企业社会职责的一项有效路径,成为许多大型涉农企业的战略任务。目前不少企业正在积极需找有效的、有影响的、能够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的项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与地方涉农单位、涉农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将是更好地实现三农公益服务的有效方式。
“广播惠农”工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切实履行国家电台政治使命与时代责任,加强对“三农”宣传与服务,创办国家对农广播--中国乡村之声,并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让广播有效服务农民、惠及农民的公益事业,是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建设路径的一种新探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足公益性、突出服务性,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在大力宣传、解析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农业知识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助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同时,与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多地区县级党委政府开展了“广播惠农”战略合作。中国乡村之声通过县级调频台和农村大喇叭等广播网络实现了在部分县级区域的全天候转播落地,真正有效地将中央的声音传到农民耳中,将丰富的生产资讯、健康的文化生活送到农民家中。中国乡村之声成为我国“三农”宣传的主渠道,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广播。
开播一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惠农”工程还开展了十多场“爱在乡村”系列公益活动,集农业技术咨询、疾病义诊和文艺演出于一体,并选择在县乡镇村的广场甚至田间地头举行,实现了真正零距离服务农民。“爱在乡村”公益活动相继走进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五个省市十四个县的田间地头,受到十几万农民的热烈欢迎。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惠农”工程在一些地方形成了政府、社会、农民多方共赢局面,正在成为我国部分县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力量。根据在山东汶上等地调查,自中国乡村之声实施“广播惠农”工程以来,当地不少村民收听中国乡村之声每天在4个小时以上。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中国乡村之声是专门服务“三农”的国家对农广播,是专门为农民创办的公益性广播,可信任,可依赖。当地党委政府在调研后认为,“广播惠农”契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效延伸和提升。在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广播惠农”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可成为继农村书屋、电影下乡等之后又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编辑:乔萍莉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