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中国乡村之声一带一路进行时 > 记者手记

央广网

[记者手记]敦煌农耕博物馆:农耕农民生活史

2015-09-10 16:58:00 来源:央广网

记者李丹丹采访农耕博物馆管理员

  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离开敦煌莫高窟后记者的下一站和其他的游客不太一样,来到了敦煌莫高镇苏家堡村的农耕博物馆。

  听说有几个兴致勃勃的游客,正在自家地里干活的馆长急忙撂下手里的农活跑着来到馆里。

  记者:馆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呗,

  馆长:这个是种麦子的,小麦播种机啊,六七十年代的。这个是喂驴的。这个是拉磨的。

  记者:这样的创意是怎么想起来的?

  馆长:这是我们镇里提议的,我们农民响应,把自己家里留的宝贝都捐出来了,给子孙后代看看。

  记者:收门票吗?

  馆长:不收门票,免费的。我们6月30号才建成,也有城里人来看,但比较少,还缺少宣传啊。

  在农耕博物馆内征集收藏了突出代表敦煌农耕文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共100件,真实反映了整个二十世纪敦煌地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基本风貌。

  馆长名叫齐文硕,还兼任解说员的工作。听说电台记者来参观,另外一位馆里员张大爷也从地里跑着来开门。当他打开另一扇门时,就像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段关于农耕、农民生活的历史:

  张大爷:这是五十代土炕土墙,六十年代自行车、七十年缝纫机、八十年代玻璃茶几等等。

  带着历史斑驳和岁月沧桑的农具静静地躺在旧旧地农耕博物馆里,用手抚摸这些老物件时就像与它们进行一段隔空对话。但来敦煌旅游的人很多,想来这里的人却真得不多。

  记者来到这里最大的酒店,碰到了很多游客,他们不是不知道有这样的博物馆,就是知道也不愿意耽搁有限的时间来这里看看农耕文化。

  游客: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我在网上查到了这个农耕博物馆,但不想去,没什么可看的吧,不会去的。我们要游好几个城市,还要去新疆,宁夏时间有限啊。

  记者没敢把这段采访内容告诉齐馆长和张大爷,因为他们曾经特别期待年轻人、城里人都来看看,别忘了历史。

  张大爷:现在年轻人出门坐车,一步都不愿意多走,热了吹空调,吃不到苦。我们这一代不一样,不吃苦哪来福?

编辑:孔明

关键词:敦煌;农耕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敦煌地质公园跻身“世界级”行列

9月19日,据日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的消息,甘肃敦煌地质公园与贵州织金洞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敦煌地质公园,由雅丹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公园总面积2067.2平方公里。

2015-09-21 17:40:00

[记者手记]走进莫高窟 感受千年敦煌

边听、边走、边看,当这些历经千年的佛像、佛教故事、精美壁画与你只有触手可及的距离时,人内心的除了感受到雄浑宽广,瑰丽华艳之外,更多的是亲近与敬畏。

2015-09-10 16:05:00

沙城敦煌:撼心大美

说到戈壁和沙漠,人们会情不自禁想到唐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是如此的坚强,虽小却硬,可以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生存;沙,又是如此的圆融,可随风而去、可与水同行,却绝不会丢掉自身的固有属性。

2015-08-29 09:20:3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