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中国乡村之声 > 乡村专题 > 中国乡村调查 > 调查报道

农场主周正爽的“田间拼图”

2013-12-12 08: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何鹏)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湖北汉川新堰镇,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正在进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围坐在镇便民服务大厅的会议室,讨论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

  今年六十多岁的七星村村民严木元说,由于孩子们都在外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如果有人愿意转租自己的2亩地,他很乐意流转出去。

  周正爽:“有一个人给我,我愿意要……”

  这是螺蛳湖村村民周正爽的表态,周正爽年龄不大,可是在当地小有名气。早在2000年,他便用尽所有积蓄买回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开始在当地以及河南、山东进行跨区作业,到了2009年,他又办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耕地、插秧、植保、收获……种田各个环节他都能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样一场有人愿意流出,有人愿意流入的“见面会”,看起来是风生水起,但实际上,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顺利。

  严木元:“目前还没要呢……”

  虽然严木元想将土地流转出来,周正爽也放言只要有人愿意给,他就愿意要,但是,他们并没有就土地流转达成任何共识。

  周正爽:“不能成片块,这个有点困难,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这样的“供需见面会”,在湖北汉川新堰镇已经不是第一次。土地“不能连成片”,一直是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对于周正爽来说,提出“连成片”的要求,也是迫不得已。

  周正爽:“我愿意种多了,1000亩2000亩我敢种,不能成片块,多了去了,有时候施药施肥都忘记了……”

  这就是现实。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北汉川,众多的河流和纵横的沟渠在带给当地发达的水产、养殖产业的同时,也将耕地划分得七零八落。如何让有限的耕地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当地人办法没少想。周正爽就是誓要挖出“土黄金”的其中一人。

  周正爽:“种田收入是微薄的,主要是要靠量,我现在也想那样做,但是我还没有做起来。”

  和东北地区动辄两三千亩的耕地面积相比,周正爽现在流转的土地的确算不上“做起来了”。但是在湖北汉川,甚至孝感地区,他还是数得上的。从2004年到现在,周正爽总共在新堰镇和周边的乡镇流转了近450多亩土地,并在今年3月在汉川市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了当地第一家家庭农场。他参这场见面会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让土地连成片。

  不过,这次见面会,也算没有白开。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周正爽的同乡,螺蛳湖村村民周国新表了态,他愿意把自己的11亩耕地流转给周正爽。

  周国新:“准备和他签合同,我自己再出去干一点别的事情,就是往这方面想啊,他给点钱给我,我帮他弄也可以啊。”

  土地流转,实质是经营权的交易。交易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双方在租金上能不能达成一致。农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对土地的诉求各不相同,这是土地流转的又一难题。

  周正爽:“今年呢,我就想采取一个折中的价格,以实物为标准,350斤,如果粮食涨价了,对农户有个保障,如果跌价,保护我的利益。”

  面对周正爽给出的条件,周国新能够接受,准备签合同;但同样是螺蛳湖村村民,周木泉就觉得周正爽给得少,自己得不到多少好处。

  周木泉:“他一亩田给我500,我能够收1000,我们这没有工业,没有地方打工,你平时不种点田,5、6百块钱,10亩田也就5、6千块钱的收入,家里还要管老的,又不能出去,还高一点”。

  租金的问题,也是周正爽不能退让的底线。这在方面,他显得很坚决。

  周正爽:“对于我来说,价格多我没有利润了,我已经把我利润给了一半你了,我挣了1000块钱,我给你500,我剩下500,你不干也是500,我辛辛苦苦也是500,我的风险比你大多了。”

  其实,周正爽自己也很疑惑,因为当地也有小规模的土地流转户,他们普遍是以一亩100块钱的价格,流转亲戚朋友家已经不种的耕地,自己给出的价格已经高出了一大截,可依然没有达到农户预期的效果。

  周正爽:“我在家里种地是没有人喜欢的,我这种方法对本身种地的人冲击太大了,他也想种地,但是他又没有办法,他出不了那么高的价钱,没有那么高的机械化。”

  的确,从实力上来讲,周正爽在当地无人可比。他的家庭农场拥有小型拖拉机3台,收割机3台,插秧机3台,农用运输车2台,植保机械2台套,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但他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确实很难。

  对于汉川农业规模化经营之难,农业局局长吴振华也毫不避讳。

  吴振华:“我把它称作是老年人的运动场,一生种田的人,他不种田他做什么。”

  眼下,农村老年人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农务农。他们耕作土地,不在乎打多少粮食,只求有事情可做,农田是他们的“运动场”。当“家庭农场”这样一个新事物闯入“农民就得种田”的传统观念,汉川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吴振华说,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肯定是汉川农业发展的方向,他们要根据汉川的特点,进一步因地制宜,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周围农户,实现规模效益。

  吴振华:“在土地流转方面,准备了一部分资金,以引导、培植典型为切入点,首先是号召,再是重点扶持,跟踪服务,让农民见效。”

  记者问周正爽,目前土地流转进度慢、难度大,他自己有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他看着记者,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周正爽:“如果你给他社保体系配套好,养老待遇、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不种无所谓啊。”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思思

头条推荐

关闭x